作为全球牛奶最富余的国家,新西兰如何捕捉新商机,应对新挑战?
你是否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抑或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如果答案是Yes,那么新西兰就是一个足以让你心驰神往的国度了。
英国作家J.R.R.托尔金的小说《指环王》可能曾让你读得如痴如醉,而由其作品改编且全部拍摄于新西兰的好莱坞电影巨作《魔戒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或许也曾让你大饱眼福吧?通过电影镜头,新西兰北岛和南岛的150多处胜景,自绿草如茵的原野,到充满野趣的瀑布,自高山密林到峡间清流,自峭壁巨岩到冰川平湖……交相辉映出一个美好国度,召唤全球各地游客去一探究竟。
2023年,共有近300万名海外游客光临新西兰。其中,中国游客人数达15.1万人,仅次于澳大利亚(126万人)和美国(33.7万人)。疫情前中国则是其国际游客第二大客源国。2019年,新西兰共接待了超过40万名中国游客。虽然2023年前往新西兰旅游的中国游客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随着每周往返于新西兰和中国的定期航班恢复至58班,未来中国游客人数将有所反弹也是预期中的事。
新西兰全国上万个奶牛牧场的奶牛总数接近600万头,年产牛奶2100多万吨
除了前去旅游,不少中国年轻人则会考虑到新西兰留学,2023年到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就估计接近3万人。
的确,新西兰在历年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上素来名列前茅,对有意到当地生活的人不乏吸引力。在《2024年世界幸福报告》中,新西兰的幸福指数排行虽较2023年下滑一位,但在全球143个上榜国家中仍高居第十一位。
不过,若细察一下各年龄段的“Kiwi”(新西兰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你会发现当地年轻人远不如老人那般自感“幸福”——
就全体国民而言,新西兰的幸福指数为7.029分;6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指数则达7.39分,高居全球第六位,仅落后于北欧五国;划分为更熟龄的45~60岁及偏年轻的30~45岁两个群体的中年人,其幸福指数分别排第十三位和第十八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幸福指数却仅为6.859分,排至全球第二十七位。目前,新西兰15~24岁的年轻人曾经历过重度或极重度心理抑郁的人占比高达19%,而10年前这一比例尚低至5%。看来,新西兰人年纪越老越感幸福,越是年轻越不满意生活。外地人对此或许不明所以,不过这个话题倒是让人饶有兴趣,对个中因由也不妨来一番探讨。
自迈进本世纪以来,新西兰65岁以上的老人与不到35岁的年轻人两个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已扩大了一倍以上,而房地产投资则是这背后的驱动因素。如今的新西兰年轻人若想涉足房地产市场会面临诸多挑战,而1980年代的年轻人要买房却远为容易。
新西兰人平均预期寿命接近83岁,不过其人口老龄化非常显著——1994—2020年,65岁以上的老人人数已翻了一番至84.2万人,未来40年还将翻倍。这意味着其老年抚养比率将快速上升。1960年代每7个工作年龄人口抚养1个65岁以上老人,现在是每4个抚养1个,而再过50年则将变为每2个抚养1个。钱赚得少负担却变重或许能解释新西兰年轻人远不如老人幸福的部分原因吧。
尽管如此,在一些海外人士眼中,新西兰依然是个“福地”。撇开受疫情影响的3年暂且不谈,自2022年中至今,新西兰对外国移民的“磁”力可是与日俱增——
截至2024年2月的年度,移入新西兰的外籍人士多达22.6万人,刷新了其史上最高年度纪录。其中,印度为数最多(5.08万人),接下来为菲律宾(3.5万人)、中国(2.9万人)和斐济(1.11万人),不到1万人的则有南非(8200人)、英国(7200人)和斯里兰卡(7100人)。
这一年外籍净移民人数高达17.86万人!相比之下,截至2023年2月的年度仅有8.41万人;疫情前的2002—2019年(截至2月),平均每年外籍净移民人数更少,只有4.76万人。
新西兰的吸引力不但源自其比比皆是的美景,也归功于其丰饶物产。2023年12月新西兰政府发布的《初级产业现状及展望报告》(SOPI)显示,截至2023年6月的年度,新西兰食品及纤维产品出口收入增长了8%至574亿新元,其中占据首位的是乳制品(260亿新元),接下来依次为肉类和羊毛(121亿新元)、园艺(70.6亿新元)、林业(63.5亿新元)、加工产品&其他(34.9亿新元)、海产品(20.9亿新元)及种子(2.72亿新元)。
中国人,买更多奶粉还是芝士?
如果你到中国一线城市的超市转一圈,不难碰见各种新西兰特产——金澄澄的佳沛奇异果让人口舌生津,红通通的微风苹果散发清新气息,银厥农场出品的牛羊鹿肉鲜嫩诱人,岩龙虾、青口贝、黑金鲍、鱿鱼、三文鱼和鳕鱼等海产品各具卖点,至于各种新西兰乳制品就更是琳琅满目了。
纽仕兰牛奶纯净包装上的鲜嫩绿草或新西兰地图,撩拨你对青草草饲奶牛鲜喷喷乳汁的口腹之欲;烘焙迷们再熟悉不过的则是香滑的安佳黄油、奶油和芝士;沃尔玛山姆店里的美兰黄油或凯蓓蒂干酪让你从舌尖到味蕾都蠢蠢欲动;新晋宝妈们常常一眼看中a2婴儿奶粉,希望更易消化吸收的a2源乳能助自己养出阳光宝宝;而一心兼顾营养和窈窕的孕妈们在安满倍御减脂奶粉的紫色罐罐面前也难免动心……
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七成出口往中国市场,图为2023年上海孕婴博览会上展出的 a2奶粉
要知道,新西兰人口不过530万人,2023年奶牛总数却多达588.5万头,全国1.06万个奶牛牧场养殖的奶牛(母牛)总计多达467.4万头,年产牛奶2100多万吨。鉴于其国内市场极小,如此丰沛的牛奶产量本国仅消费当中的约5%,其余九成多全部供应出口。
放眼全球,新西兰可以说是牛奶产量最富余的国家,其他“富”奶之国还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缺奶之国则有中国、意大利、俄罗斯、墨西哥、阿尔及利亚及印度尼西亚。
人口是新西兰269倍的中国是一个对牛奶有“海量”需求的庞大市场,也是新西兰乳制品的头号大买家。在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年度,中国市场在新西兰乳制品出口总额中占比高达35%,远超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阿尔及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其他主要市场。
就7个细分品类而言,中国市场仅在酪蛋白&蛋白产品这一个品类所占份额(23%)稍低于美国市场(28%),而在其他6个品类均以高份额占据No.1地位,包括全脂奶粉(31%)、脱脂奶粉及酪乳粉(32%)、牛油及无水乳脂&奶油(26%)、芝士(27%)、婴儿配方奶粉(70%)及其他乳制品(包括液态奶、奶油、UHT奶、酸奶及冰淇淋,66%)。
新西兰乳制品之所以能成功抢滩中国市场,得益于15年前的一个历史契机——2008年4月17日,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2007年,新西兰出口往中国市场的乳制品尚仅有区区3.9亿新元,到2010年已飙升至18.3亿新元,到2016年进一步增长至24亿新元,到2021年已跃升至73.3亿新元。就最近3年而言,新西兰平均每年出口往中国市场的乳制品多达140万吨(80亿新元),其中半数为奶粉。
2008年中国取消了对新西兰乳制口进口收取的大部分关税,但仍对奶粉收取保障性关税,直至2023年12月31日。
2024年1月1日已成为新西兰乳制品出口历史上的又一个“大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所有新西兰乳制品将零关税且零限额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剩余保障性关税的取消,新西兰乳制品出口商每年可望额外再节省约3.5亿新元的关税支出。不过,能否进一步扩大其原本已高达42%的市占率,则尚待观察。
与15年前相比,如今中国国内乳制品产业已远为壮大。直至2017年,中国国内牛奶供应量尚仅为3040万吨,但到2022年已增长至3930万吨,到2023年已达4197万吨。
中国为全球乳制品头号进口大国,但就最近3年而言,进口却有所递减——2021年为389万吨,2022年接近300万吨,2023则为260万吨,同比下滑了12%。究其原因,则与中国国内供应量增加,2021年创纪录的进口量造成过多库存等因素有关。
全脂奶粉进口量的下滑最为显著,达38%;相反,脱脂奶粉的进口量同比增长了3%。芝士和牛油的增长潜力则最被看好,毕竟中国国内这两种高端产品的加工生产能力极为有限,而包括烘焙在内的食品服务行业消费需求却增长迅猛。以芝士为例,2012—2022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预期,到2030年中国对芝士的进口需求将达27万吨~30万吨。
从各品类在2023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全脂奶粉占比最高(31.81%),接下来依次为牛油及无水乳脂&奶油(17.64%)、酪蛋白&蛋白产品(12.77%)、芝士(11.69%)、脱脂奶粉及酪乳粉(10.28%)、婴儿配方奶粉(7.36%),其他乳制品加起来则占8.45%。
与2019年相比,占比上升最显著的是酪蛋白&蛋白产品,接下来为脱脂奶粉及酪乳粉、芝士这两个品类,其他4个品类占比均有或多或少的下滑。收入增长态势最喜人的则为酪蛋白&蛋白产品、脱脂奶粉及酪乳粉,这两类均翻了一番;其他乳制品、芝士亦分别增长了约66%和55%;接下来依次为牛油及无水乳脂&奶油(27%)、全脂奶粉(24%)、婴儿配方奶粉(16.7%)。
与2022年比较,同比增长最为显著的则为芝士(38%)、脱脂奶粉及酪乳粉(37%)两个品类,接下来依次为婴儿配方奶粉(33.4%)、牛油及无水乳脂&奶油(30%)、酪蛋白&蛋白产品(23.9%)及其他乳制品(14.8%),唯有全脂奶粉出口收入同比略有下滑。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世界牛奶总产量为7580亿公斤,各个地区占比依次为亚洲(34%)、欧盟27国(20%)、北美洲&中美洲(18%)、欧洲其他地区(10%)、南美洲(9%)、非洲(5%)、大洋洲(4%)。
亚洲国家当中,印度虽是领先全球的产奶大国,占了全球产量约24%,但基本上只能满足其国内14亿人口的需求。
相比之下,大洋洲总人口仅有区区4600多万人,在全球人口中占比低至0.56%,而牛奶产量占比却高达4%,再说地理上邻近亚洲,正好就近供奶。在大洋洲国家中,澳大利亚牛奶产量尚不及新西兰一半,而且最近3年由于劳工短缺其牛奶产量其实不增反减;不过,其芝士产量却有明显增长,预计2024年将增长5%至44.5万吨,由于日本、中国、韩国及菲律宾进口需求提升,澳大利亚芝士出口今年预期会有显著增长。
业界有观点认为,新西兰未来不妨在寻找市场新增长点及生产多元化方面,更关注芝士商机。只是,不管是在中国或日本市场,如今新西兰芝士要扩大份额的话,均将面临来自澳大利亚和欧盟国家更大的竞争压力。
南北两岛,为气候变化做准备
新西兰国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南北两岛由库克海峡隔开。全国奶牛牧场可利用面积达1659430公顷,其中北岛占59.3%(984043公顷),南岛占40.7%(675387公顷)。
电影《魔戒》中的夏尔郡,取景地即为北岛奥克兰以南的怀卡托大区(Waikato),该区为新西兰第四大区,面积2.5万平方公里。新西兰上万个奶牛牧群中,有70.2%(7444个)位于北岛,而怀卡托就占了3020个,这里生活的奶牛超过100万头。
看过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最后的武士》的人,或许曾留意到影片中一座似是日本富士山的山峰,但它其实是新西兰的塔拉纳基休眠火山。塔拉纳基(Taranaki)位于北岛西海岸最突出的尖端,奥克兰与首都威灵顿连线的中点。这里是北岛仅次于怀卡托的奶牛牧区,1479个牧群共有44.55万头奶牛。
除了怀卡托和塔拉纳基,北岛的北地和中部高原各有奶牛20多万头,丰盛湾、马纳瓦图和怀拉拉帕的奶牛也均达十几万头。北岛奶牛总计268万头,占新西兰全国奶牛总数57.4%;而南岛奶牛总计199万头,占42.6%。
南岛的周日山因在电影《魔戒》中作为洛汗国首都伊多拉斯而闻名,而周日山所在的坎特伯雷区(Canterbury),则是南岛最大的奶牛集中地。北坎特伯雷生活着将近70万头奶牛(占14.9%),而南坎特伯雷亦有24.3万头(占5.2%);此外,南岛西南端的南地,奶牛多达58.3万头(占12.5%)。南岛东南部的奥塔哥区(Otago),奶牛数目也很可观,达25.7万头(占5.5%)。
论平均每公顷养殖奶牛的数目,北坎特伯雷和南坎特伯雷最高,分别为3.47头和3.26头;从平均每公顷乳固体(MS)产量来看,北坎特伯雷以1503公斤/公顷连续16个产奶季称冠,高于北岛怀卡托(1139公斤/公顷);就平均每头奶牛乳固体产量而言,属一属二的则为南岛的南地(460公斤/头)和北岛的马纳瓦图(409公斤/头)。
去年年初,飓风黑尔和加布力埃尔以及奥克兰纪念日洪灾重创新西兰北岛,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新西兰初级产业对其GDP的贡献率高达16%,每年每6新元的经济增加值,就有1新元来自该产业。食品及纤维产品在其商品出口中占比高达82%,从事相关生产的企业多达7万家,雇佣劳工35.8万人(占全国劳工总数13%),其中红肉&羊毛产业占21%,园艺和乳制品产业各占18%和15%。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该产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到国计民生。
新西兰乳业最怕遭逢厄尔尼诺现象。从历史来看,1972/73年、1982/83年、1997/98年还有2015/16年,每当厄尔尼诺光临,新西兰东部往往会出现严重干旱,导致牛奶产量下滑。2023年9月是新西兰史上气温最热的9月,各地气温普遍高于或大幅高于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气温达11.9°C。去年冬天新西兰温暖干燥,南岛不少地区及北岛霍克斯湾气温均高于正常水平,而北岛及南岛部分地区降雨均减少,但一些地方降雨又过多,直至冬末全国各地土壤湿度才逐步恢复至合适水平。土壤过干或过湿均会影响牧草生长,导致牛奶减产。
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年度,新西兰乳制品出口收入预计将下滑7%至241亿新元。由于中国乃至全球需求转弱,2023/24年度全球牛奶价格将有所下降。奶牛数目减少、天气条件不利且投入成本高企,将导致2023/24年度牛奶减产1.5%,出口量将随之下降。农场平均交货价可能随着全球牛奶价格下滑降至7.6新元/公斤(乳固体),低于上个产奶季的8.15新元/公斤及2022年产奶季的9.25新元/公斤。再加上燃料、肥料及融资成本显著增加,牧场利润率将受影响。
新西兰乳业的奶农合作社商业模式有一大好处——合作社的所有者和控制者其实正是奶农,而合作社企业若能从下游加工、制造及分销等环节获利,奶农就可以通过股东红利获得补偿。如果合作社企业能在中国等大市场赚到钱,对新西兰国内乳业化解压力并应对挑战将有莫大帮助。
新西兰最大的奶农合作社企业恒天然(Fonterra)最近发布了2024财年中期业绩,大中华区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增加了9400万新元至2.32亿新元,最大亮点是食品服务(利润达1.8亿新元,增加了8100万新元)。
新西兰国外的餐馆、酒店、咖啡馆、烘焙店和快餐连锁店等高价值渠道,其实也是新西兰乳业的生财“奶牛”!
撰文—布浩
编辑—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