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足球运动员梅根·拉皮诺(Megan Rapinoe)两次带领美国队赢得FIFA女足世界杯冠军,被认为是女子足球界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7月,38岁的拉皮诺宣布在2023年女足世界杯后退役。她不但在绿茵场成绩出众,场下还大力推动男女运动员收入平等、呼吁促进非裔与性少数群体权利。《时代》周刊评价,无论美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中表现如何,拉皮诺“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之一”:“她富有创意、快乐的踢球方式提升了女子足球在全球观众心中的地位。拉皮诺为女运动员展示了一种可能:挖掘最真实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己的东西,摒弃随波逐流的观念。”
第一眼关注女运动员的外形是否有些刻板印象?在其他运动员身上也许是的,但在梅根·拉皮诺这里,你实在很难忽视她那头粉红色的头发。“拉皮诺的球技和外形都很出众,”《美国周刊》写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捧起FIFA女足世界杯(两次!),还能驾驭粉红色头发,这需要一种特殊的气质。”除了粉红,她还染过紫色、蓝色、绿色甚至一半蓝一半粉的组合颜色。拉皮诺说一头彩色的头发是她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工具,它让她“好看、轻松,开心”。她喜欢穿性感礼服,“我不认为美就一定是纤瘦或者阳刚的,比赛上的我和拍杂志的我不一样,都很美。”
“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能挺起胸膛上场比赛。世界杯是严肃而紧张的,粉色头发是一种解压。”拉皮诺被媒体评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子运动员之一。2012年,她带领美国队捧起伦敦奥运会金牌,2015与2019年两次赢得FIFA女足世界杯冠军。金靴奖、金球奖加身,称拉皮诺是女子足球界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历史最佳)也不为过。她不但在绿茵场成绩出众,场下还大力推动男女运动员收入平等、呼吁促进非裔与性少数群体权利。7月,38岁的拉皮诺宣布在2023年FIFA女足世界杯后退役。《时代》周刊评价,无论美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中表现如何,拉皮诺“都已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运动员”:“她富有创意、快乐的踢球方式提升了女子足球在全球观众心中的地位。拉皮诺为女运动员展示了一种可能:挖掘最真实的自我,要求属于自己的东西,摒弃随波逐流的观念。”
“我是幸运的例外”
很难用一句话总结拉皮诺。赛场上她球风刁钻,总能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完成进攻。生活中她直言不讳,因为与时任总统特朗普不和,公开放话“绝不去白宫”。《卫报》记者形容她“深思熟虑、谦逊、善于反思但仍充满自信”。拉皮诺心理素质过硬,多次在世界杯关键时刻罚进点球。“我从来不会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我甚至不认为我是队里最好的。但我们获得了点球的机会,必须罚进。”
“我是非常自信的人,我很幸运,没有太多焦虑。”拉皮诺对《哈佛商业评论》说,“我认为自己是运动员也是艺人,可能前者比后者的含量高一些。在100万人面前踢球让人陶醉。体育界的女人往往不在聚光灯下,一旦走到灯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舞台。点球射失了就是射失了。人生没有回头,只能尽量避免重蹈覆辙。我赢过很多次,也输过很多次。好的坏的我都接受,有时候这不仅关乎胜利,也关乎成长。”
▲2016年,拉皮诺在赛前声援卡佩尼克。
她将良好的心态归功于童年。拉皮诺在加州长大,父亲是建筑承包商,母亲在当地一家牛排店做服务员。家里有五个孩子,她和姐姐瑞秋是异卵双胞胎。拉皮诺年幼时非常崇拜踢足球的哥哥,3岁开始接受父亲指导踢球。6岁时,她所在的社区没有女子足球队,拉皮诺姐妹只能加入男队,结果“把每个男队员都打得落花流水”。在回忆录《一生》(One Life)中,拉皮诺笑称自己之后“再也没有机会领导一群男人踢球”:“我一直没有搞清楚,那些男孩有没有真正欣赏过我,或者觉得被女孩子打败让人不舒服?我没有真正想过这个问题。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和男孩玩耍。他们从未用‘她们是女生,我们不会输给女生’的眼光看待我们。”拉皮诺10岁时,青春期的哥哥频频惹事,沾染毒品。拉皮诺说足球拯救了她,因为醉心足球,她和瑞秋避开了社区的不良风气。拉皮诺在足坛打响名气后,已被收押监狱的哥哥最终决心戒毒。
12岁,拉皮诺代表家乡雷丁镇比赛。“开始前,其他地方的家长会对他们的小孩说‘别让那个女孩打败你’。我赢了,你可以看出来,男孩对输给女孩感到很不舒服。”她高中时练习足球和田径,入读波特兰大学后加入校队,2004年参加世界锦标赛进入职业足坛。拉皮诺对全美广播电台(NPR)的记者说,她很早就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速度最快或最强壮的球员”:“我发展自己的风格,不会通过身体力量来击败别人。”她身高170厘米,力量在女运动员中算不上顶尖,但拉皮诺的团队意识和空间分析能力弥补了这一切。“比跑步更重要的是我有良好的视野能力,知道如何利用空间突破防守。”2011年女足世界杯,拉皮诺在对阵巴西的最后一秒用“精确到让媒体震惊的角度”将球传给队友射门得分,帮助美国队扳平比分进入加时赛,最后在点球大战中获胜。“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能用尽全力踢它,心想‘不知道我的队友在哪里,希望她在我想的那个地方!’”2012年与2021年奥运会上,拉皮诺两次直接利用角球进球得分,这种进球要求运动员在一定角度、距离上对足球施加更多的旋转动力,在足球界被称为“Olimpico”,她是历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踢进“Olimpico”的球员。
▲2019年,美国女足庆祝世界杯夺冠。
“我是很幸运的例外,我身边总是有非常自信、非常成功的女人,比如我的姐姐和队友。”拉皮诺对《哈佛商业评论》说。2011年世界杯虽然打进决赛,但在点球大战中输给日本。拉皮诺“在浴室里痛哭流涕”,等关上淋浴时,“一切都结束了,总会有下一次比赛”。第二年在奥运会上再次对阵日本,她终于赢得比赛。“职业体育有时感觉像《土拨鼠之日》(科幻电影,主角被困在同一天中不断重复),十年来我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我必须从情感与智力上拓展自己。我不认为我是最优秀的,但我想赢,想成功,希望队友能和我一起成功。如果我们能让每个人都感觉被看到、被听到,就会带来改变。”
优异的比赛表现让拉皮诺获得更多媒体关注,随之而来的必然还有争议。2016年,NFL运动员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赛前下跪抗议种族歧视,随后被封杀。拉皮诺是第一个在赛场单膝跪下声援他的白人球员,“如果汤姆·布雷迪(Tom Brady)那样的白人球星能支持他,卡佩尼克现在还能继续打球”。一个女运动员如此公开地表达个人意见引发强烈反响,拉皮诺收到死亡威胁。有人在家乡围堵她的母亲,“真希望你女儿不是这样的”。被国家队放逐期间,拉皮诺结识了现在的伴侣、运动员苏·伯德,两人相伴训练、改变饮食结构追求更好的运动表现。当特朗普在推特上批评她“只会打嘴仗”时,重回赛场的拉皮诺带领美国队赢得世界杯,还获得最佳球员金球奖。拉皮诺对《时代》周刊开玩笑:“也许特朗普私下很喜欢我,只是他不想承认。”
▲2019年,拉皮诺独揽金球奖、金靴奖。
“卡佩尼克事件让拉皮诺更深刻地理解了今天的社会。”新闻网站The Ringer写道,它“戳破了一个运动员身处的泡沫”。2019年,拉皮诺等美国女足队员起诉美国足协,要求男女同工同酬。因为男女足商业规模的巨大差异,女足运动员的收入长期无法与男球员相比。联合国调查显示,梅西一人的全年收入是全世界七大女足联赛1693名女球员总收入的两倍。单在美国,2014年止步男足世界杯16强的男队员得到500万美元奖金,2015年赢得世界杯冠军的女足只有172万美元奖金。在两方闹得不可开交时,拉皮诺在当年世界杯打进6个进球。2020年,美国足协却在诉状中说无法实现同工同酬是因为“男球员更强壮、速度更快、承担更多责任”。
▲拉皮诺获颁总统自由勋章。
“我当时惊讶极了,还会有比这更蠢的理由吗?”拉皮诺对《时代》周刊回忆。诉状曝光后,可口可乐、大众等五大赞助商发表公开信谴责足协,大众批评这种借口“让人恶心、无法接受”。时任足协主席科代罗(Corlos Cordeiro)被批“厌女”,之后宣布辞职,在辞职信中检讨“没有机会全面检查文件,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2022年,双方终于达成24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男女足球员将在国家队比赛中获得相同报酬、平分国际足联的奖金。2022年7月,拉皮诺获颁总统自由勋章,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奖的足球运动员。民主党参议员沃伦赞扬,在推动平等薪酬问题上,“拉皮诺告诉全世界的13岁少女,她们不是二等公民”。挪威、新西兰、巴西等国的女子国家队之后都签署了同工同酬协议。拉皮诺对NPR说,推动同工同酬、为女足比赛吸引赞助商将为女运动员提供更多经济保障,让女子足球有更多发展空间,“如果勒布朗·詹姆斯只赚100万美元,他不会把钱放在商业上。但他赚了那么多钱,他因此看到了更远的未来,他有能力做一些改变”。
“人们与世界杯有真切的情感连接。”拉皮诺说。2019年,决定打官司的美国女足在世界杯决赛战胜荷兰队,“同工同酬”的呼喊声在体育场上回荡。“那真是惊人的时刻。”拉皮诺回忆,“我最喜欢足球的一点就是,这是所有人的运动。”
▲拉皮诺和母亲。
LINK
艰难的女足世界杯
2023年女足世界杯是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全球收视率最高的女子体育赛事,比赛开始前全球售出门票超过100万张。1930年,国际足联举办了第一届男子世界杯。1970至1980年代,全球女足运动员都要求设立国际性女子赛事。1991年,国际足联终于批准在中国广州举办第一届女足世界杯。当时的女足赛事时间比男足短10分钟,时任美国队长艾普·海因里希斯(April Heinrichs)讽刺“国际足联担心我们踢满90分钟卵巢会掉出来”。1995年瑞典世界杯,比赛终于设为90分钟。2019年,体育记者莫雷(Caitlyn Murray)在《国家队》一书中回忆,1990年代“女队员的比赛服都是从男队借来的”。2007年之前,女子世界杯都没有奖金。国际足联预测,2023年女足世界杯将有20亿观众收看。国际足联首次与联合国妇女署合作,希望“庆祝参赛队员的成就、促进足球运动的性别平等”。
内容来源自《周末画报》
撰文—林湃
编辑—Y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