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东南亚一座叫帕图桑的岛屿上,韩国庞大的跨国企业LK公司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部能够直达地球轨道的太空电梯。这座曾经拥有茂密热带雨林的小岛上生物种类锐减,而对地下水层不计后果的抽取也让这里的村庄和城市相继倒塌。帕图桑变成了由地球通向太空的“门户”,一个全球太空探索与商业中心,也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和武装抵抗。
一个名叫麦克的高级安全人员被任命为企业的对外事务主管,实则负责LK的反恐行动,他需要追踪并拘留“帕图桑解放阵线”的骨干成员及其相关人员。其中之一是被认为与“解放阵线”的一名特工保持定期联系的LK中层雇员崔刚武。这个喜欢看蝴蝶、爱做梦,似乎从来没有多少动力的男人,曾在LK入职考试中多次失败,却突然以相当高的分数成功入职;不仅如此,当他谈论起正在建造中的太空天梯时,也突然变得紧张而固执己见。可疑行径使他被公司抓捕,并受指示去见他那个在“解放阵线”的接头人——他以为只是自己的蝴蝶同好的接头人。会面的氛围陡然间变得激烈,接头人大脑中的某样东西爆炸了,当场死亡。这让麦克开始意识到,与其他所有的稀奇古怪一起,这些被简单地归咎于“激进的基督教恐怖主义炸弹袭击”事件背后,可能藏有更大的、相互交织的阴谋。一个奥威尔式的主旨开始浮现:“谁控制了太空电梯,谁就控制了未来。”
这是韩国科幻作家Djuna最新出版的《平衡重》(Counterweight),一部关于太空电梯、记忆植入和身份认同的赛博朋克惊悚小说。若要深究,这些元素本身并不新颖——早在19世纪末,俄罗斯火箭科学家、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就率先提出了建造一座足够高,使其顶部能够摆脱地球重力的“天空城堡”思想实验;到1960年代,这一理念终于发展成“太空电梯”,一种由连接在赤道附近地球表面的电缆组成、地球同步轨道以外的平衡物固定的运输系统。从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的《天堂喷泉》(1978年),到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2010年),有关太空电梯的畅想不断出现于人们对未来世界的科幻梦中。至于记忆植入和大脑芯片,在当代科幻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然而,《平衡重》在今年7月被译成英文发行,仍然成为韩国科幻界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最著名的匿名作家
《平衡重》备受瞩目,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作者——Djuna,这个当今韩国文坛最负盛名也最神秘的科幻作家,已经在韩国科幻界活跃25年。从1997年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蝴蝶之战》开始,Djuna笔耕不辍至今,写作了大量备受读者推崇的短篇和长篇小说。然而,始终无人知晓,藏在Djuna这个奇怪的笔名背后是怎样一个作家,人们不知他的性别、年龄、相貌、受教育背景,也不知他的兴趣爱好或任何有关其个性的信息。就像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作者、藏在“埃莱娜·费兰特”这个著名名字背后的匿名作家一样,Djuna也成为当代文坛的一道谜语,叫人难以猜透。
但这可能并非Djuna最初有意为之。在他少有的几次线上采访中,Djuna曾透露这个笔名原先只是自己在登陆韩国早期互联网服务商Hi-Tel时使用的ID名,没有特别的含义——如果一定说有,那么它确实来自美国女诗人、小说家朱娜·巴恩斯(Djuna Barnes),同时也是推理小说家组合“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笔下一个吉普赛男孩的名字。他在各种服务器上使用这个ID名,但“没打算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笔名”。然而,在他着手写作之后,出版商却抛开他另起的一个韩文笔名,坚持选择这个显然更与众不同的名字。Djuna最终妥协,同意采用这个“听起来很像是K-pop偶像歌手”的名字。“其他人会刻意制造一些 ‘匿名的、作家式人格’的奇怪笔名,我只是无意中使用——但一旦接受它,也就意味着我不再需要加入整个 ‘韩国式’的社交生活。”2022年,Djuna在接受美国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采访时这样说。“用假名写作的好处是,你可以将自己从韩国那种永远围绕着你的学习成绩、成长背景、年龄和性别的暴力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
Djuna从事科幻文学创作数十年,从早期的业余连载网络作家到如今韩国出版界的科幻巨擘,已然成为韩国现代科幻小说的中流砥柱,也是韩国科幻作家联盟的现任主席。迄今为止,他已写作大约120篇科幻小说,包括短篇小说集《穿越太平洋的特快列车》(2002年)、《代理战争》(2006年)、《西兰花地的血腥战斗》(2011年),以及后来出版的长篇小说《薄荷世界》(2018年)、《我曾在阿卡迪亚》(2019年)等。这些故事里有对数光年之外未来社会的想象,也有对儒家父权制社会的犀利批判,有僵尸、吸血鬼,也有强力的变异病毒,各种想象奇诡的科幻故事共同构成了对人类状况的精彩互文。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他承认自己的作品深受西方科幻作品的影响,如拉尔夫·巴克希的“蜘蛛侠”动画系列之《第五次元的反抗》——“这是蜘蛛侠动画系列中我唯一记得的一集”;英国作家埃里克·弗兰克·罗素(Eric Frank Russell)的《邪恶的障碍》——“我觉得亚洲人在这样的作品中存在至少比被完全抹去要好”;美国女性主义科幻作家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的《我们即将……》——“读这本书教会了我,生存并不总是注定的,有时你必须接受死亡”;以及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科幻作家之一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Le Guin)的《性别有必要吗?》——“如果我说《平衡重》的创作没有受到勒奎恩的影响,那将是一个谎言”。
或许正是在如此大量的西方文本耳濡目染下,《平衡重》也开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异域情调:虚构的东南亚帕图桑岛,某种意义上恰恰映射着韩国如今与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却带有典型的西方式观念。尽管Djuna澄清“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并不想描绘韩国的现状”,但他不得不承认,现如今作为“先进国家”的韩国对东南亚,有一种越来越清晰和强烈的潜在偏见,以及随之而来的“新殖民主义野心”,这也对应了他个人的文学体验:“每当我想到20世纪的东南亚时,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约瑟夫·康拉德、萨默塞特·毛姆、乔治·奥威尔或格雷厄姆·格林等西方男性作家的滤镜。这意味着我已经内化了西方的观点。这是一个最不正常和荒谬的情况,我觉得我需要以某种方式解放自己。”因此,在这个意义上,Djuna将《平衡重》总结为一部对过去西方小说的效仿。
△Netflix科幻剧《三体》将于2024年上线。
在西方读者看来,这却是一部标志性的韩国科幻小说,有着鲜明的韩国本土色彩:控制“太空电梯”的LK公司是一家典型的韩国财团,其中的勾心斗角、利益之争很容易让人想到现实中时刻上演的财阀戏码。它不再是传统的东方文化,而是更加现代化的东亚制度。正如英国小说家哈瑞·昆祖鲁(Hari Kunzru)指出,从《银翼杀手》中的雨夜霓虹灯,到《神经漫游者》中大量的日本元素,“英语国家对近未来的猜测长期以来一直带有浓郁的东方主义色彩,着迷于东亚城市化过程中流动的现代性,也着迷于该地区在技术创新上的独特性”;而伴随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在全球科幻市场大获成功,美国出版商终于将更多亚洲科幻小说叙事介绍给那些始终对亚洲文化保持好奇的英语读者,“某种程度上,《平衡重》也是一种软实力的表现,是近年来韩流电影、音乐和文学浪潮的一部分,正是这些浪潮赋予了首尔前所未有的全球文化影响力”。
韩国科幻的前世今生
与许多西方国家不同的是,韩国并没有太悠久的科幻文学叙事传统。虽然韩国科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但被称为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却是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韩文版,刊登在当时由韩国留日学者主办的杂志《太极学报》上。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韩国本土科幻作品则要到1929年金东仁的《K博士的研究》,讲述了一个利用粪便解决粮食危机的故事,想象科学如何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然而此后,由于朝鲜半岛上的各种战乱纷争,科幻小说的出版一度陷入停滞,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青少年和儿童书籍的出版潮流中重新复苏。1964年,科幻作家韩乐源在杂志上开始连载《金星远征》,成为该时期韩国科幻的领军人物。1965年,《周刊韩国》举办了第一届神秘小说比赛,文允成的《完全社会》一举夺魁,设想了22世纪一个只有女性存活于地球的世界。
△2022年韩国科幻电影《外星+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小众文学类型出版的科幻作品始终不为韩国主流文学和大众读者所接受,它们被认为是少数民间科学爱好者才会阅读的作品,专攻晦涩难懂的科学话题——“要么谈论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专业科技知识,要么以三流的叙事技巧谈论荒谬的事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这一新兴媒介的逐渐普及,韩国科幻作品才迎来历史的新潮流。“科幻俱乐部”开始在各个互联网论坛中诞生,“科幻迷”也初具规模。Djuna便是赶上了这一波早期互联网科幻浪潮。紧随着“电脑端时代”而来的“网络杂志时代”,网络杂志(Webzine)成为最具韩国特色的“条漫”(Webtoon)、网络小说(webnovel)等作品的载体,是大量韩国网络作者创作小说的基地,其中,幻想文学网络杂志《镜》(Mirrorzine)则首当其冲成为韩国科幻文学作品的主要基地。
2004年至2006年间“韩国科技创意写作奖”的获胜新人作家,如金宝英、裴明勋、金昌圭和郑昭延等,是活跃至今的韩国科幻代表作家。裴明勋的《塔》(2009年)描绘了一个具有韩国本土气息且极富想象力的世界,《你好,机器人》(2010年)则获得了第一届文学村青年作家奖,而后,他开始创作更多实验性作品,如《艺术与重力加速度》(2016年)、《考古心理学家》(2017年)和《旋转宇宙军》(2020年)等。与此同时,金昌圭也崭露头角,发表了《我们被放逐的世界》(2016年)和《轮回》(2018年)等作品。与裴明勋和金昌圭相比,女性作家金宝荣更擅长将韩国的传统神话题材与科幻架构联系起来,并借由科幻文本探讨社会问题,如短篇小说集《进化中的神话》(2010年)、《七名执政官》(2013年)、《今生先知》(2017年)以及《多么相似》(2020年)。这种将神话与科幻相结合的风格令她得到了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青睐,后者在2019年买下了她的三部小说版权,使她成为韩国科幻界第一人。
△2023年韩国科幻电影《贞伊》(Jung_E)。
韩国建国大学身体文化研究所教授李姬永指出,如今韩国科幻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摆脱了长期以来占据主流的西方世界观,体现了独特的韩国民族情感与经历,“读者不再认为他们是在欣赏某种特殊题材下的特定准则或惯例,而是感受在现代越来越普及的 ‘拟象’世界里的熟悉体验。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与游戏文化成为韩国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感受也将越发深刻,因此,读者如今较少地满足于宏大科幻作品带来的距离感,而是更容易代入各个故事中展现的多种可能性”。当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涌现在韩国科幻文坛,人们是否将见证一个韩国科幻的黄金时代?以Djuna为代表的韩国科幻作家联盟指出,这不仅仅是由作家或作品的总体数量决定的,关键在于能否制作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这一代作家无法给出答案,就如他们无法在小说中给出对未来的预测:“我不认为我想象的世界就是未来。科幻作家所做的只是用一点想象力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Djuna说。
iWeekly+
《塔》
作者:裴明勋
出版社:Honford Star
《塔》是韩国科幻作家裴明勋最早在2009年于网络幻想文学杂志《镜》上发表的连载作品。小说采用多段式结构,以674层高的世界最大塔型都市国家“宾斯托克”为背景,讲述国家统治者、精英、一般国民、难民、军队、动物等不同阶级与种群在付费电梯之间移动、生存的故事。作品带有强烈的讽刺色彩,既忠实于科幻文学的设定与构成要素,又以辛辣的笔调揭露了韩国政府权钱交易的黑幕与韩国阶级分化的社会现状,因此同时受到了科幻文学爱好者和现实主义文学爱好者的肯定与推崇。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之白
编辑—喜乐
图片—视觉中国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