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听闻|周轶君:观看的奇妙体验

听闻|周轶君:观看的奇妙体验

摘要: 技术检视观看之道

iWeekly

上周受邀在米兰布雷拉美术馆欣赏一次李斯特钢琴演奏会。大三角钢琴放置在馆内最大的一幅画作前:圣马克在亚历山大布道,由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兄弟詹蒂利和乔瓦尼.贝利尼(Gentile&Giovanni Bellini)相继完成。音乐会前一天,我匆匆看过这幅画,当时只被它的尺寸之宏大,局部之生动震撼。威尼斯的圣马克教堂,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奥斯曼帝国行省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基督教堂后面仍看见穆斯林的清真寺。前排有白纱遮面的妇女席地而坐,白纱飘渺,仍能看见面纱背后的眼神,穿越几个世纪直视着看画的你。

第二天的钢琴演奏大约三十分钟。在这三十分钟内,我不能做任何其他事情,不能看手机,唯一能做的是直视正前方的那幅画。随着钢琴声骤起、奔腾,我眼前出现了某种视觉奇迹。那幅画变得越来越明亮!我渐渐看见了光线是从画的右侧斜上方进入,我看见了圣马克教堂上的金箔熠熠生辉,粉红粉绿的大理石,是当时时髦的装饰,我看见了一个白头巾白袍子、微微侧身背对观看者的人,其实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他和身后的柱子是最亮的垂直线条,立住了全幅画。而他左边的教堂大门,我的视线竟然能看到门是打开的,目光可以轻轻穿越进去。两侧铁窗棱柱上的花纹也越来越清晰。我向四周看去,越来越多的细节向我呈现出来:角落里一个被牵引的囚犯,不愿往前走,还在回头看地上的小狗,一头也许是用于进贡的骆驼,又细又长的牵引线竟然也清晰可见。高处阳台上看热闹的人,原来双手搭在晒出来的地毯上,地毯颜色在不同楼层间呼应……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写过《看不见的城市》,是那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地方。这幅画正是这种在空间上奇异的交错。但长时间的凝视,我竟然感到了某种穿越,似乎自己就进入了那个空间。伴随着钢琴演奏,仿佛是一场再合理不过的旅行。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指出,照相机、复印技术的产生,让原本只能聚焦于一点,聚集于一个时空的人的视线变乱,“表象”,也就是复制的影像穿梭于世界。机械的眼睛摆脱了人类,摆脱了时空,创造了全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在贝利尼兄弟的画作面前,我重拾了久违的“凝视”:聚集于一点,一个时空。布雷拉美术馆馆长James说我的奇妙体验正是来源于专注的“看”,他平时也会跟馆员们做类似训练:挑一幅画,在它面前坐30分钟,不许做任何其他事情。手机的拍摄功能,干扰了我们去“看”的意愿。拍下来,仿佛就已经拥有,实际上你真的会长久凝视你拍下来的照片吗?随着VR技术的发展,我们是该再次检视观看之道了。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