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封面人物 | 逆境王者德约科维奇

封面人物 | 逆境王者德约科维奇

摘要: 钢铁意志 赛场奇迹

iWeekly

塞尔维亚网球选手诺瓦克·德约科维奇(Novak Djokovic)捧起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French Open)冠军奖杯,打破纪录成为男子单打历史上获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选手。当费德勒与纳达尔双足鼎立时,希望破局的德约科维奇不被任何人看好。凭着坚毅的精神,他最终写下了新历史——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无法战胜他。


那种现场球迷海啸般的加油声,人们发自内心狂热爱你的感觉,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好像从未拥有过。他比赛时当然有身披塞尔维亚国旗、手举标语的球迷加油。但那种整个体育场都站在你这一边的感觉,不,并没有。在温布尔登,在罗兰·加洛斯,在法拉盛,在罗德·拉沃尔,德约科维奇永远不是球迷的宠儿。费德勒是完美的,纳达尔专注而活泼,而小德——小德今年36岁了,球迷们还习惯叫他小德。这个称呼从他16岁进入职业网坛开始沿用至今。这当然是粉丝给他的昵称,其中也有部分残酷现实:温布尔登那些“势利眼”球迷从未发自内心地敬仰、爱戴德约科维奇。“天王掘墓人”“费纳挑战者”,在他初入网坛时,德约科维奇是一个第三世界的外来者。即便到现在,他已拿下多个大满贯赛事冠军、费德勒已经退役,当德约科维奇踏上温布尔登赛场时,就连直播镜头里都能听到观众的嘘声。

让他值得被记住的是,站在球场上的德约科维奇敢于正视观众的眼睛,告诉他们,因为除了球技之外的一切因素而看轻他,是他们观赛中做的最糟糕决定。6月,德约科维奇在202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击败挪威选手卡斯帕·鲁德(Casper Ruud),捧起职业生涯第23个大满贯冠军。他因此改写历史,超越纳达尔成为男子单打历史上夺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选手。最后一球落在罗兰·加洛斯球场的土地上之后,小德哭了。五个月前拿下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军时,他从球场翻越到看台上,躺在教练和家人的脚下痛哭,不肯离去。疫情期间,他因拒绝接种疫苗被多个国际赛事取消资格,引发极大争议。重新站在领奖台上时,德约科维奇变了,与他比赛的人也变了。费德勒退役,纳达尔饱受伤病困扰。只有他还拖着球拍一直走在职业比赛的路上。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不得不承认,你无法战胜他。

▲2019年,德约科维奇击败费德勒赢得温网冠军。


从“三巨头”到“GOAT”

《纽约时报》这样形容德约科维奇捧起法网奖杯的意义:法网是纳达尔最擅长的红土场地,是他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拿下冠军,“相当于德约闯入纳达尔的家,搜刮他的冰箱,在他的客厅沙发上坐下,给自己点播一个《教父》马拉松”。当然,德约科维奇运气很好,纳达尔因伤病选择退赛。对手鲁德只有24岁,大赛经验不足,但比赛依然是一场鏖战。他在比赛开始稍显慢热,之后才靠抢七获胜。“无论塞尔维亚之外的球迷喜欢与否,德约科维奇一直在管理自己,他从未显示出放松的迹象。他入行之前,精英网球是费德勒与纳达尔之间的二元对立,你也可以称之为‘爱情狂欢’,德约将它变为了三方争霸。”

“两年前,德约科维奇成为唯一在法网中两次击败纳达尔的人。费德勒的忠实粉丝们一直坚持,他们的偶像是这项运动最神圣的统治者,事实是,德约科维奇已经赢得自己第七个温网单打冠军,赶超费德勒的温网纪录。法网决赛被认为是一场旷世之战,是几代人的冲突,也让球迷思考这项运动的火炬会被传递给谁。这时,德约科维奇为老将取得了胜利。”法网之后,德约科维奇成为历史上唯一一名赢得所有大师赛至少两次、每项大满贯赢得至少三次的球王。数据很枯燥,更直观的体现是对手的反应。半决赛时,德约科维奇对阵西班牙选手阿尔卡拉斯,这名正处20岁体力巅峰、获得许多观众支持的选手赛后告诉记者,他的失利,与抽筋、与体力没有关系,他只是“被球网那边德约科维奇的大脑征服”。

▲2022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接见德约科维奇。

怎样的大脑才能在球场上这样震慑对手?《纽约客》记者在德约科维奇写下新历史时回忆起他在2007年的一场比赛。在纽约法拉盛,20岁的德约科维奇被费德勒击败,那是一次轻飘飘的失利。“德约在那个下午打得很好,但他没有逼迫对手,他积极比赛,但没有在压力下进攻。”当时距离德约科维奇拿下自己的第一个大满贯赛事冠军还有大半年,并没有太多媒体关注他。这个身高1米88的男孩来自塞尔维亚,而非什么富裕的西方国家。德约科维奇的父亲来自科索沃,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他曾向记者描述自己的童年:“1999年,我们每一晚都会到家附近的某栋大楼躲着,因为我们的大楼没有防空洞。有一天我们刚睡着,就发生了巨大的爆炸。我妈妈站起来撞到头,不省人事。我因炸弹哭泣,但妈妈没有反应。我爸爸抱着我的兄弟到外面去,声音太大,我们听不到彼此的呼喊。我看到飞机在飞,东西在掉,地面在摇晃。这个画面伴随了我一辈子。我永远记得我是一无所有的。”6岁时,身体条件出众的他被网球教练戈西奇发觉,戈西奇回忆,选择德约科维奇是因为他“有一双冠军的眼睛”。

“戈西奇喜欢问我,诺瓦克,你希望成为伟大的球员吗?你愿意在接下来的八年里努力练球吗?有时候你会很快乐,有时候你会很痛苦。我的回答永远是一个字:想。”德约科维奇之后进入前南斯拉夫国家队,13岁时打进青少年戴维斯杯决赛。网球是他发泄情绪的出口:“我用一种帮助我在网球上取得成功的方式来管理愤怒。我不会忘记发生的事情,但我认为在仇恨与愤怒中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费德勒退役时与纳达尔、德约科维奇一起参加拉沃尔杯比赛。

2003年,16岁的德约科维奇转为职业球员。他身材高大,体力充沛,正反手均很优秀。但在当时,无人能撼动费德勒与纳达尔双足鼎立的局面。2008年1月,他第一次在澳大利亚罗德·拉沃尔球场夺得大满贯赛事冠军。许多媒体并不振奋。他打败的是赛事黑马特松加,而不是世界排名前三的选手。职业网坛异常残酷,你可以靠时机获得一次大满贯冠军,因为第二次才是考验真正实力的时候。德约科维奇之后承认,费德勒和纳达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让他感到恐惧,“我对他们有太多的尊重”。2010年,他陷入低潮,全年没有打进过一场大师赛决赛,美网输给纳达尔,澳网输给特松加。但这一年之后,他对费德勒、纳达尔与穆雷这三名选手的胜率越来越高,从当初的34%上升到65%。网球媒体分析,这是因为他从饮食、训练与心态方面都做了调整。他改用“无麸质饮食”,更多吃素。他改变了发球技术,之后逐渐变成“没有技术短板”的选手。更与众不同的是,德约科维奇每天做15分钟正念练习,他学习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无论是反手失误时,还是看台上有人发出嘘声时,“我不是试图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而是学习接受我的情绪与想法,它们可以任意来去,我要做的事情是学会接受,当我胜利,我不是赢了对手,而是赢了自己脑海中的种种想法”,德约科维奇曾对媒体说。

▲今年1月,德约科维奇赢得澳网冠军后与团队庆祝。

这种从内到外的改变最终帮助他取得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胜利。2012年,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在墨尔本激战5小时53分钟,从晚上七点打到凌晨两点争夺冠军。当德约科维奇获得胜利后,他撕掉自己的衣服,小跑到看台下与教练拥抱,评论员惊呼“他怎么还有体力跑步?”颁奖仪式上,主办方不得不找来椅子让疲惫的两人坐着领奖。2019年,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在温布尔登对垒4小时57分钟,五盘决战后击败费德勒拿下冠军。温网观众独爱费德勒众人皆知,德约科维奇赛后打趣,他知道球场里没有人支持他,如果不是球迷这么偏心,他甚至觉得自己没有拼搏的动力,“观众喊罗杰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在喊诺瓦克”。《纽约客》将他评为“历史上决赛中表现最好的选手之一”,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德约科维奇能“破发”拿下对手的发球局,能在每一球中做到最好。“当德约科维奇等待对手发球时,如果你仔细看,他的目光变得坚毅,脚步更轻快,挥拍更自由。”2023年整场法网决赛中,德约科维奇没有一个非受迫性失误(主动失误),“他不再感受到压力”。场下,德约科维奇很受对手们欢迎。他性格幽默,曾在场边模仿好友莎拉波娃发球,他没有上过大学,但会说五种语言,“不去学校上学,不代表我不在学习”。他捧起第23个大满贯冠军后,费德勒、纳达尔都送上祝福。他为自己的塞尔维亚身份感到自豪,拒绝加入英国国籍。美国CBS电视台评价,德约科维奇在疫苗、地缘政治等问题上的态度比大部分职业运动员更尖锐,他不怕得罪观众。“当其他运动员声称自己只对运动感兴趣、只愿为比赛负责时,德约科维奇知道自己是国家的大使。”

▲德约科维奇和家人庆祝法网夺冠。

尽管胜利势如破竹,德约科维奇并不被许多球迷与赞助商喜爱。费德勒退役后依然登上2023年《福布斯》最受欢迎运动员排行榜,德约科维奇却没有上榜。他获得过七次温布尔登冠军,2023年温布尔登组委会发布赛事预告片,其中有费德勒、纳达尔、穆雷、可可·高芙与阿尔卡拉斯等新人,却连一个正脸都没给德约科维奇。许多球迷被激怒,有人在推特上写道:“温布尔登,你是故意的吗?你知道过去十年中,最重要的就是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的那场比赛,它让德约成了‘GOAT’(历史最佳),这是对卫冕冠军的莫大歧视”。也有球迷说,正是这种偏见成就了德约科维奇,“当同样优秀的职业选手在压力下退缩时,德约科维奇找到了将逆境化为机会的方法”。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德约科维奇就是赢家。我们还是正视这个现实吧。”新闻网站Insider写道,“乔丹之后,没有人能这样稳定地胜利。”有趣的巧合是,德约科维奇在早年接受采访时就引用过乔丹的话,当记者问他在比赛中是否会感到恐惧,他回答:“许多时候,当我面对费德勒或纳达尔时,观众都在我的对立面。我只能对自己说,必须挖掘头脑中的力量,否则永远不会赢。将对方获得的支持转化为力量不是容易的事。不过,就像迈克尔·乔丹说的:’我失败了,我失败了,我失败了,直到我获胜了。’”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林湃 

编辑—NJ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