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塞尔维亚枪案引抗议,暴力原因还是管控不力?

塞尔维亚枪案引抗议,暴力原因还是管控不力?

摘要: 这个国家深受分裂和创伤的影响

iWeekly

最近的塞尔维亚有些不太平。5月初塞尔维亚发生两起枪击事件,造成18人死亡,其中一半是儿童。数以万计的民众连续4个周末齐聚首都,举行反政府抗议活动。此外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26日签署命令,将塞尔维亚军队的战备状态提升至最高等级,并命令军队向科索沃方向紧急进发。枪击事件和与科索沃的紧张局势让塞尔维亚陷入不安定局面中,这个国家深受分裂和创伤的影响。虽然事后塞尔维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枪支暴力,但人们还是怀疑这个国家是否能根除暴力的种子。

枪击事件和背后的“重重暗影”

5月初,塞尔维亚经历了两次枪击伤痛。第一次是一名13岁的男孩在贝尔格莱德的学校里用他父亲的枪杀死了8名同学和1名保安,另有7人受伤。因为他太年轻,法院无法起诉,目前这名男孩被安排在精神病院,但男孩的父亲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被拘留。紧接着第二天,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一个村庄也发生了枪击案,8人死亡,14人受伤。数百名警察进行了彻夜搜查后,逮捕了第二起枪击案的嫌疑人。

在枪案发生后,总统武契奇发表讲话承诺迅速采取行动保护公共安全并将非法枪支拥有量减少90%。短短几天时间,警察收缴了3000支枪、进驻学校保护学生安全并聘请156位心理专家为受害者家属和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等。截至5月中旬,民众还自愿上交了超2.3万件的各类武器和超100万发的弹药。

就在人们赞扬塞尔维亚政府的积极行动时,民众开始聚集参与反暴力示威,将枪击案归咎于暴力文化,要求应对不力的政府高管辞职、封杀渲染暴力的电视节目。之前塞尔维亚教育部长布兰科·鲁日奇(Branko Ružić)在枪击案发生4天内被迫辞职,据报道,塞尔维亚反对派更进一步,要求解除内政部长和情报部门负责人职务,并要求撤销两家电视台营业执照。武契奇批评反对派利用民众热情分裂国家,利用示威捞政治本钱。


内忧外患

政府还未解决枪支暴力带来的示威,科索沃与塞尔维亚的关系再度紧张。科索沃在2008年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塞尔维亚强烈反对此举,双方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科索沃北部地区居住着大量的塞族人,去年秋季,科索沃当局拒绝让塞族协会在地方一级协调教育、医疗保健、土地规划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这导致了塞族代表的不满,他们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今年4月23日,科索沃北部举行有争议的市政选举,但当地主要塞族政党已宣布抵制选举。无视抵制,科索沃当局强行推动阿尔巴尼亚族市长“宣誓就职”,导致民众心生不满。

5月26日,塞族人试图阻止当选的阿尔巴尼亚族官员进入市政大楼并与当地警方发生了冲突。科索沃警方发射催泪瓦斯驱散人群,多辆汽车被点燃,大约有10名抗议者受伤。作为对冲突的回应,武契奇将军队置于“最高警戒状态”,并下令紧急调动部队靠近边境。他还要求驻扎在科索沃的北约领导的部队保护塞族人免受科索沃当地警察的伤害。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26日表示:“(塞尔维亚当局的行为)不必要地加剧了紧张局势,破坏了我们帮助科索沃和塞尔维亚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并将对我们与科索沃的双边关系产生影响。”北约同时呼吁各方通过和平对话解决紧张局势。也就是在同一天,武契奇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集会上宣布27日辞去塞尔维亚执政党、议会第一大党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职务,并在6月底推行新的政治运动。武契奇表示此举是为了“在未来两三年的危机中保护我们的国家,为塞尔维亚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暴力文化还是枪支管控?

科索沃局势的紧张与塞国内局势的升级,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国际呼吁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双方需要和平展开沟通协商。对于大多数普通塞尔维亚人民来说,如何根除枪支暴力属于他们目前非常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美国被认为是频发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地方,然而5月初的两起枪击案件开始让社会学家思考一个问题:塞尔维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美国的枪支拥有量排名世界第一,塞尔维亚排名第三。在美国,每100人拥有100到120支枪支;在塞尔维亚,每100人拥有9到39支枪支。5月初塞尔维亚的枪击案件中,犯人使用的武器是半自动枪支,这在塞尔维亚违法但在美国大部分地区是被允许使用的。政府在枪案发生后对枪支管控的积极行动赢得了国际赞誉,不少人认为美国可以从塞尔维亚的管理中吸取经验教训。

塞尔维亚反对派和部分美国人更倾向于把塞尔维亚的枪击案归咎于塞尔维亚的暴力文化。他们认为塞尔维亚不应该播放任何暴力电影和娱乐节目等。相反,他们认为美国枪击案频发的原因是大量枪支的存在而非暴力文化,塞尔维亚的枪支管控不适用于美国。一些媒体却表示,美国应该学习塞尔维亚的枪支管控,同时也应该反对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暴力倾向,通过建立更加民主和包容的文化使人们更加安全。


新闻与图片来源:RFI、大西洋月刊、路透社、ABC News,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