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娱乐|赛博杀手基努·里维斯

娱乐|赛博杀手基努·里维斯

摘要: “科技永远无法取代艺术”

iWeekly

演员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也许是好莱坞最有资格对科技话题发表意见的演员之一。1999年,他主演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至今还在引发关于虚拟世界和人工智能的讨论。今年3月,里维斯的最新科幻动作片《疾速追杀:第四章》(John Wick:Chapter 4)即将上映。他在最新采访中表达对ChatGPT人工智能、Deepfake换脸技术等科技发展的担忧,认为市场对科技的追捧可能损害创意产业。“艺术家应该保有独立性。电影的力量感当然源于新颖、特效、视觉,但当你看到一个精彩的表演,其中让你感动的永远是情感和故事。”

▲基努·里维斯在游戏《赛博朋克2077》中的虚拟形象。

红药丸还是蓝药丸,现实还是虚拟,耗在美梦里还是活在痛苦的现实中……24年后,《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关于虚拟世界和人工智能的话题更贴近现实,也更能激起观众的思考。也许是因为一心要打破虚拟桎梏的黑客“尼奥”一角,基努·里维斯比好莱坞许多演员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的看法更尖锐。ChatGPT红遍全球,权威科技媒体《连线》(Wired)杂志的记者安吉拉·维特克特(Angel Watercutter)不忘在最新采访中问里维斯,他是否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接受机器人,而不是人类记者的采访。维特克特很乐观:“我本人并不担心这种情况会在我有生之年发生。”里维斯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他死死地盯着我说:‘哦,不,你应该担心这种情况下个月就会发生。’”

“起初我觉得他的反应太X世代(出生于1960至1980年代、经历过互联网从无到有、泡沫破灭的群体),”维特克特写道,“但我立刻意识到,(我面前的)是一个以领导人类对抗机器、掀起革命而闻名的人。当然,里维斯不只是他扮演过的角色,但当尼奥告诉你特工要来抓你,你的第一反应还是:快跑。”3月,里维斯的最新科幻动作片《疾速追杀:第四章》即将上映,这是他第四次在赛博朋克武打片“疾速追杀”系列中饰演杀手。里维斯在采访中对人工智能换脸(Deepfake)等技术充满担忧,认为市场对科技的追捧可能损害创意产业。“艺术家应该保有独立性。电影的力量感当然源于新颖、特效、视觉,但当你看到一个精彩的表演,其中让你感动的永远是情感和故事。”

▲《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演绎了经典的“子弹时刻”。


尼奥的药丸

里维斯在3月的最新采访中透露,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合约中都有一条规定,他的表演“不能在没有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用数码技术修改”。“我不介意剪辑师剪掉一次眨眼,”里维斯对《连线》杂志说,“但很久之前,大概是1990年代或者21世纪初,他们想在我脸上加一滴眼泪。我当时就想:‘什么?那我以后也不需要在这里表演了。’”

“(Deepfake)令人沮丧,它会让我们失去对自己的主导权。当你对着摄像机表演,你知道你会被剪辑,但这还是你的表演。如果进入Deepfake伪造领域,你的表演就失去了自己的观点。这太可怕了。人类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是很有趣的,值得观察的。这些技术正在产生这样的文化、社会学影响。”里维斯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个15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出生在2008年,微软Explorer浏览器已经存在,互联网伴随着他长大。当大名鼎鼎的“尼奥”向他解释《黑客帝国》的剧情,解释“尼奥”在故事中是为真实的世界而奋斗时,这个15岁的孩子嗤笑:“谁在乎什么是真实的?”

“人们是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长大的。我们在听人工智能按‘涅槃乐队风格’创造的歌曲,看NFT数字艺术。这些都很酷,看这些可爱的机器能做出写出什么也是如此。但这里有一个文化、社会、真实价值的问题。什么决定了我们接收的信息、我们看到的画面?”里维斯在采访中警告,《黑客帝国》般的技术和世界是对现实的警告:“虚拟世界就像一种人的意识(Sensorium),一种奇特的景象,一种控制和操作。我们跪在地上看着洞穴上的影像,那是科技的投影。(它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我们没有机会看看身后有什么,旁边有什么。”

▲《疾速追杀:第四章》剧照。

里维斯是否对科技发展太悲观?也许正因为主演了多部思考人与科技关系的作品,里维斯才会对科技与电影艺术有这样的思考。里维斯的演艺生涯可以被看作好莱坞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注脚。这个身高186厘米、外形俊秀的男演员从1980年代进入娱乐圈后就获得影迷喜爱,曾被互联网评为“好莱坞最友好的人”。与他一同出演《生死时速》(Speed)的女演员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回忆,里维斯“英俊、幽默、温柔、浪漫”:“他懂得聆听,这实在太罕见了。我们在片场聊天,我提起自己从来没有喝过香槟,也没有吃过松露。几天之后,基努突然出现在我家——其实他当时要去和别人约会,他选择路过我家,带着香槟、松露和鲜花。我和舍友在家涂指甲,基努就这样进来,和我们分享了松露,让我们给他涂上指甲油,然后出门约会去了。”里维斯出生在黎巴嫩,他的有英国、葡萄牙、夏威夷和中国等地的血统,“基努”在夏威夷语中意为“吹过山间的清风”。里维斯小时候在澳大利亚、夏威夷和加拿大生活,曾是冰球运动员。1979年,他首次在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电视剧中扮演一个小角色,之后接到商业广告,一路来到美国洛杉矶发展。1991年,他在电影《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My Own Private Idaho)中扮演富家子,之后还演过吸血鬼电影、受魔鬼蛊惑的律师、古装贵族、智勇双全的警察等剧情片角色。

真正让里维斯职业生涯起飞的正是科幻作品。独立电影信息网站Raindance的研究文章称,1980年代之后,《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和《E.T外星人》等科幻片票房大卖,好莱坞制片厂纷纷加大对科幻片的投资。1995年,里维斯在电影《捍卫机密》(Johnny Mnemonic)中扮演一名用人脑传输资料的“记忆运输员”。许多影迷将它视为里维斯科幻片生涯的开端。《捍卫机密》的故事背景恰好发生在2021年,故事改编自科幻名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Dick)的小说,“全息投影”等概念已经在片中出现。这一时期,创新的拍摄手法和绿幕技术是为好莱坞商业大片服务的助推器,互联网的发展让“赛博朋克”(Cyberpunk)从科幻小说的小众流派走入公众视线。1999年的《黑客帝国》正是这两股浪潮发展到巅峰的果实。这部讨论现实与虚拟、人工智能掌控人类的作品结合漫画与香港武打片,首次用绿幕和100多台摄像机创造“子弹时间”这样的空间慢动作画面。《黑客帝国》是历史上第一部用这种手法拍摄的电影。里维斯后来在《名利场》杂志中回忆,拍摄现场的100台摄像机同时运转的声音“让所有人都非常兴奋”,“子弹时间”拍摄手法之后被许多影视作品沿用。从动画片《怪物史莱克》到电视剧《神探夏洛克》,再到体育赛事。但在世界迈入千禧年之前,“没有什么比得上《黑客帝国》,它实在太酷了”。拍摄手法超前,《黑客帝国》的主题更被誉为科幻片经典:在元宇宙等虚拟世界中,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属于自己的真实?

“我喜欢这些作品的故事和讲故事的角度,”2021年,里维斯在《Esquire》杂志的采访中说,“讲故事这个动作代表一种关系。对我来说,艺术应该既能娱乐,又能启发或者挑战观众。《黑客帝国》代表一种对生活的追问:什么是真相?如何对抗控制你的体系?自由意志和爱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当然,科技对讲故事永远有影响,《捍卫机密》这样的作品里有关于身体、思想与世界的联系。”《黑客帝国》后,里维斯演过爱情片、喜剧片,最吸引影迷的还是他的科幻作品。2001年,里维斯的女友在车祸中丧生,里维斯在十多年后接下《克隆人》(Replicas)电影缅怀。《捍卫生死线》讲述科学家福斯特违背自然法则,用电脑复活去世家人的故事。道德与科技在这部电影中再次冲突。2015年,他在讲述暗网的纪录片《深网》(Deep Web)中担任旁白,回顾这个藏匿于互联网角落的网站如何助长洗钱、恐怖主义、毒品交易等犯罪行为的过程。

这并不是说里维斯对科技很反感——他的确是好莱坞少数公开对科技发展持警惕态度的人,但在元宇宙和人工智能发展愈发热烈时,里维斯也是第一批拥抱新科技的人。2022年,他联合艺术家女朋友亚历山大·格兰特(Alexandra Grant)成立未来宇宙基金会(Futureverse Foundation),基金会提倡通过Web 3 和区块链技术,帮助艺术家发展自己的NFT艺术作品。里维斯在基金会成立的声明中说,希望在这里,“科技能支持全球的艺术家和创作者”。

与其说他对科技持反感态度,不如说“尼奥”在寻找降伏技术,让技术为艺术作品服务的方法。《疾速追杀:第四章》的导演查德·斯塔尔斯基(Chad Stahelski)曾参与《黑客帝国》系列拍摄,他在采访中直言“《疾速追杀》是《黑客帝国》的孩子”。他和里维斯一样,在寻找如何用特效为故事服务的方法。“疾速追杀”系列讲述黑暗杀手维克一心为死去的爱犬报仇,不惜搅动各大犯罪集团,“杀出一条血路”的赛博朋克犯罪故事。电影混合香港功夫片、枪战片与科幻赛博朋克风格,开发出一种名为“枪夫片”(Gun-Fu Movie,与功夫片谐音)的新类型。斯塔尔斯基在《连线》的采访中说,如果说《黑客帝国》系列教会了今天的科幻片导演什么,那可能是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边界,在绿幕之外,吸引观众的永远是角色的情感与思考:“我们对视觉特效没有意见。特效技术是伟大的工具,但它无法代替真人的血、汗和眼泪。”这也让《疾速追杀:第四章》成为2023年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作品之一。电影文化网站Collider评价,在飙车、武器、柔术之外,今天的影迷更关心里维斯还能拿出怎样的科幻故事:“‘疾速追杀’系列是当今市场上最好的动作片。这个系列的作品有完美无缺的战斗场面和无可挑剔的故事,但到了第四章,我们迫切地想知道导演还能带来什么新鲜的话题。”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林湃

编辑—糖饼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