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观点|周轶君:哲学的李小龙

观点|周轶君:哲学的李小龙

摘要: 时代性的中国功夫

iWeekly

大导演李安要在银幕上重现李小龙,“双李”会很值得期待。一来李安从《藏龙卧虎》开始,唤醒了人们对武术已经疲软的热爱。二是李小龙本身就是对镜头极其敏感的演员,李安作为电影人,一定在艺术上与其相通。三是李安的电影风格,往往是在东西文化之间,即便是《理智与情感》《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样的纯英美故事,李安掌镜也总有东方意味若隐若现。这次,他也将李小龙定义为“东西之间的桥梁”。

这部还在制作中的新片,并没有更多内容透露。无法得知李小龙的形象在李安导演之下,将如何重塑。但武打之外的李小龙,一直是人们百探不厌的话题。很多人不知道,李小龙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专业主修戏剧,辅修哲学。“李小龙研究者”约翰·里特认为,功夫片一浪接着一浪,但李小龙只有一个,因为他是“在人性的任何方面都实现了自我”。让李小龙如此特别的,是他的哲学思想。约翰·里特举例说,古希腊的柏拉图,其实是一名屡夺桂冠的摔跤好手。现在不会有人再说“摔跤手柏拉图”,因为他的思想流传更加深远。而李小龙的哲学也“加持”了他的武术,没有他的哲学就没有他的武术。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the art of fighting without fighting),可以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人认为,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是研究了尼采的“尊重你的敌人”“敌人比朋友更重要”而来的。其实也许只是中国传统武德的延续,但无论如何,李小龙一直在告诉我们,一些比武术和暴力更重要、更深刻的东西。

同一位偶像,同一个符号,在不同时代,由不同人重新演绎,一定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李小龙创立的门派“截拳道”(Jeet Kune Do),志在跨越门派限制、具有世界性的现代中国功夫。这样的追求,在今天也非常具有时代性吧。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