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Clearview偷走你的面孔:隐私死于黑客房间

Clearview偷走你的面孔:隐私死于黑客房间

摘要: 神秘创始人幕后行径令人毛骨悚然

iWeekly

马蒂亚斯·马克斯(Matthias Marx)向媒体控诉——他的脸被偷了。甚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十年前的照片是如何被收集到人脸识别程序Clearview中的。而这家公司已经这样做了五年:从互联网上搜刮了近千亿张照片,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人脸数据库,能够“以脸搜脸”,找出同一个人的其他照片。它可以帮富豪跟踪女儿的约会对象,也可以帮执法人员解决犯罪案件。大约有27个国家的2200家组织可以使用Claerview的数据库,这些技术并不复杂,但所有的数据都是违规收集,马克斯只是被侵犯隐私的数百万人之一,他们的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变成了搜索框的一个词。马克斯开始长久的诉讼与等待。今年10月,法国数据保护局以侵犯隐私法为由对Clearview AI开出2000万欧元罚单,这也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监管机构曾经的尝试,而隐私问题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此,《连线》杂志写道:“最初,马克斯只想让一家公司停止收集他的面部照片。如今,他呼吁监管机构全面禁止该行业收集照片。要做到这一点,监管机构必须对Clearview开刀。问题是,他们能吗?”


最恐怖初创企业

早在2011年,时任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就曾表示,在他漫长的计算机科学家职业生涯中,面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令他最惊讶的事情之一,他为这种技术“惊人的准确性”感到“担忧”,他担心一些科技公司会越过底线。这一底线是指,将面部识别数据库变成一项服务。Clearview AI现在正在提供这种面部识别和图像搜索服务,CNN记者亲自体验过这家公司的数据库,只需放入一张自己的照片,几秒钟内就能从互联网上调出自己的多张照片,甚至是和现在的相貌不太一样的青年时期旧照,光凭肉眼也许难以匹配照片与当事人,但系统已了如指掌——这揭露了一个本质,这一系统读取的是“面纹”,这是在高精度分析下为一张人脸创建的唯一代码。


Clearview声称,他的系统识别结果有99.6%的准确性。对比之下,谷歌的Google Photos应用程序也能提供图像搜索服务,但将图像文件输入索引后,得到的结果只是与原图类似的不同照片,它无法具体到某个人的特定照片,而Clearview AI建立的是某个人的面纹数据库,能够准确地抓取信息。警察部门使用的旧版面部识别工具需要主体直视前方,但Clearview的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处理人脸图像。CNN记者还发现,即使自己的社交账号已经设为私密,但曾经公开的照片还是被收入了Clearview数据库中。

2020年1月,《纽约时报》发表揭秘文章,题为《一家即将终结隐私的神秘公司》。在此之前,Clearview AI都是秘密经营的状态。但当它被曝光之后,立刻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可怕的面部识别公司”。面部识别技术并不新鲜,但庞大的人脸数据库过于超前,Clearview还能决定谁可以使用他们的数据。据《纽约时报》报道,2019年有超过600个执法机构使用了Clearview AI,包括FBI。美国警察部门对面部识别工具的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那些工具只能搜索政府提供的图像,比如歹徒的大头照和驾照。在真实案例中,印第安纳州警察靠着这一系统用了20分钟就找到了一起枪击事件的嫌疑人,《卫报》称这一程序堪比警方的“猫薄荷”(令猫咪兴奋不已的一种植物)。


对于执法机构使用Clearview程序,芝加哥警方在被要求澄清立场时表示,他们被告知的是“Clearview收集的信息公众领域均可查到”,同时执法机构也提供了一些他们认为这一系统切实有效的案例。但额外的风险仍然存在,《纽约时报》提出,执法机构将敏感的照片上传到一家公司的服务器时有没有想过,这家公司保护数据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审查。与此同时,Clearview的客户名单还包括梅西百货、NBA和百思买(Best Buy)等商业机构。最终,人们担心的是Clearview的技术有一天会公开使用,所有人在公共场合都无法再匿名,裸照、详尽的身份信息、家庭状况可能都不再受到保护。


沉沦智能

Clearview反复强调他们的使命只是利用这一技术减少犯罪与欺诈,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让人怀疑这一承诺的可信度。首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霍安·同-代特(Hoan Ton-That)曾开发过一个网站,但最终被归为“网络钓鱼骗局”。其次,这家公司曾试图将人脸数据库推销给当时正在竞选国会议员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反犹分子保罗·内伦(Paul Nehlen)。这家公司的广告宣传也过于夸大,媒体发现,Clearview声称某个执法机构正在使用他们的产品,但实际上这个机构只是收到了相关线索。Clearview还声称有数百个警察部门与他们合作,但其中部分仅仅注册了试用项目。《纽约时报》调查Clearview AI的过程也充满危险信号:记者克什米尔·希尔(Kashmir Hill)发现,公司官网信息过于简洁,官网上给出的公司地址是假的,领英上的联系人也是假名字。试图联系这家公司时,一个月的时间里都未得到邮件或电话回复。于是希尔找到警察,让警察使用Clearview程序查看自己的照片,这才成功引出幕后的人。记者也是这时才发现,领英上列出的名为“约翰·古德”的销售经理实际上是公司创始人霍安·同-代特(Hoan Ton-That),那个在不知不觉中偷走网友照片并建成数据库的人。

▲同-代特。

现年34岁的同-代特在距离硅谷很遥远的地方长大。他在澳大利亚出生,祖上是越南皇室。2007年,iPhone问世,他从大学辍学,搬到旧金山,希望能尽早进入他所期望的社交媒体充满活力的市场。但他的早期冒险均未成功。在Clearview之前,推出的项目中仅有Trump Hair稍有名气,这是一款用户可以将特朗普独特的黄发P到自己的照片上的应用程序。2016年,他开始大量阅读有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以及机器学习的学术论文,在一个保守党智囊团举行的读书会上认识了理查德·施瓦茨(Richard Schwartz)后,两人很快决定一起运作人脸识别业务:同-代特负责开发App,施瓦茨则利用他的人脉来招揽生意,他曾在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手下工作,并得到Facebook背后的风险投资家彼得·泰尔(Peter Thiel)的资金支持。另一名投资者是大卫·斯卡尔佐(David Scalzo),他始终将Clearview视为犯罪解决工具,并驳斥了人们对隐私的担忧:“在我看来,信息不断增多,隐私是不会存在的。什么是合法的需要由法律来确定,但没人能禁止技术。”


因此,当《纽约时报》的头版调查问世后,同-代特也并未惊慌,并称“过去几周过得很有趣”。CNN描述他称:“当他感受到压力时,他并不会表现出来。”甚至在提到是否准备好面临诉讼时,他也十分淡然。但显而易见的是,同-代特和Clearview引发的争议多于赞誉。Clearview被曝光后,美国40多个科技和民权组织立刻发表了公开信,要求隐私和公民自由监督委员会(PCLOB)暂停面部识别技术的使用。谷歌、Facebook等企业也发出律师函,要求Clearview停止收集自家平台上的数据。然而两年过去,Clearview的技术已经介入国与国之间的纷争,帮助分析冲突地区人群的真实身份。对于普通人所控诉的侵犯隐私,以及欧盟监管机构发出的命令,他们并不在意。同-代特辩称,Clearview AI在欧盟没有客户、未设立办事处,因此不受欧盟数据保护条例的约束。同时,“仅从互联网上的公开照片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居住在欧盟,因此不可能删除欧盟居民的数据”。CNN对此解释称:“当涉及数据时,确保某方真正遵守规定基本是不可能的。一旦图片被下载,它们可以被反复复制,储存在世界各地的多台电脑和服务器上,而Clearview的客户可以访问这些图像。”

用名字搜索和用脸做索引是完全不一样的事。国际隐私组织的律师露西·奥迪伯特(Lucie Audibert)表示:“名字不是一个独特的标识符。名字是你可以在公众面前隐藏的东西。但脸是你不可能在公共场合隐藏的东西,除非你戴着头套出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隐私学教授阿尔·吉达利(Al Gidari)表达了他的担忧:“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毛骨悚然,但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公司。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隐私法,我们都会完蛋。”归根结底,Clearview给大众上了一课,当一项数字技术被开发出来后,它就会迅速变得商品化。《卫报》对此揶揄道:“《华盛顿邮报》的标语写道’民主死于黑暗’,而现在,改为‘隐私死于黑客房间’或许更为恰当。”但显然,同-代特不以为然。当首次接受采访被问及“将如此强大的力量带入这个世界的意义”时,他明显吃了一惊,然后给出了回答:“我确实应该考虑一下。但我们认为,这就是对技术的最佳利用。”

内容来自《周末画报》,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撰文—汪柚希 

编辑—金布莱

图片—Getty、IC Photo、视觉中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