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自我
1991年,萨利·鲁尼出生于爱尔兰小镇卡斯尔巴。这里只有1万多人口,有非常古老的教堂和城堡,有很好看的石头房子,就像由她的小说《正常人》改编的同名剧集中的场景,脆弱、敏感的女主角玛丽安娜与广受欢迎的康奈尔就在这样的爱尔兰小镇长大,围绕他们离开这个小城后的变化展开。
剧集《正常人》剧照
萨利·鲁尼与她笔下的人物非常相像。不仅仅是容貌,也是一种气质上的相似,一种氛围,一种略带脆弱的敏感,相似的文学背景,还有艺术和哲学。许多喜欢鲁尼作品的女性,正是被这样的气质所吸引。
剧集《正常人》剧照
在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就读期间,鲁尼参加辩论大赛时被经纪人发现。《聊天记录》是她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在全球12个国家发行。仅隔一年,第二部小说《正常人》面世,被选为爱尔兰文学奖年度长篇小说。一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随后拍成12集电视剧。看过小说和剧的读者和观众一眼能看出两者的紧密联系,剧集几乎“忠实地、逐页地”改编了原作。
剧集《正常人》剧照
今年5月,她的第一本小说《聊天记录》同名剧集上映,再一次引发热议。她的第三本长篇《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已于去年9月问世,中文版也于近日出版发行。购买了萨利·鲁尼迄今为止所有中文简体版版权的故事群岛出版人彭伦说,“萨利的每本小说都比上一本贵上很多,她的英文版已经卖过200多万册,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邮件写作风格
萨利·鲁尼并没有上过创意写作班,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她在一家餐厅打工。显然她如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是热爱阅读的文学青年,写作是她的兴趣,也是一种自然的表达。她有着文艺青年的原始冲动:写自己的生活,加以一定的虚构,成为贴近自己生活的青春题材。在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她说自己“喜欢文字甚于真实的人际交往”,很多时候她在网上与人交流,躲在文字的背后。
剧集《聊天记录》剧照
鲁尼将自己的书写风格归功于平日的邮件写作。她觉得在深夜时书写的邮件颇有深度,表达很多想法。写小说时,她不会刻意选择更诗意的语言,因为“这并不像我平日的沟通方式。”夜以继日的邮件沟通,已经内化成她的写作方式。在《聊天记录》中,鲁尼第一次将这种深夜邮件书写的方式延伸到了小说中。不突兀,很自然,这正是引人入胜的地方。许多读者喜欢鲁尼的作品,因为喜欢里面人物的生活的质感。“比生活略高一点”,但又相当真实。
永恒的青春题材
“除了我自己,我不能给任何人代言。我觉得能把自己的心意表达清楚就够难的。我不介意我的小说因为技术不够好而被差评,但不能接受‘它失败是因为它没能说出一代人的心声’,我压根没有这想法。”鲁尼曾这样说。本质上,一个人越细致地描述自己,尽管她从没有想过代表一代人,往往事实就是,越能引起“一代人”的共鸣。
剧集《聊天记录》剧照
《正常人》讲述了爱尔兰富家少女玛丽安娜在不幸福的家庭中长大,脆弱敏感,而她喜欢的男孩康奈尔则因为单亲母亲的爱而身心健康。两人见证彼此的成长,并因为家庭背景的悬殊而误会,两人的关系也随之不断变化。为什么远在中国的读者会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她尽力写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因为尽力,而特别真实,自然就能将人代入她的世界。人性的共通,不管相隔多远,都能将心灵连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读那些上个世纪甚至更久远的作品也能产生共鸣的原因。鲁尼写了她非常熟悉的题材,不管世代如何更迭,这都是个经典题材。
最当代的古典
看剧时,我们被画面的细腻打动,这种氛围其实是从小说延展过来的——干净、直白、准确的极简文本,没有花哨的修辞,非常符合当代“极简”、“利落”的美学。鲁尼用干净的修辞不紧不慢地铺陈细节,小说的可读性在于细节的组合和节奏,这是一场很慢的检视,愉悦来自于被遮蔽的细节逐渐地被发现。
剧集《聊天记录》剧照
可以理解剧集《正常人》几乎不愿删去小说的任何内容,因为叙事里好看独特的,全是文学少女视角下的当代生活细节——年轻、富足、网络一代。《纽约客》认为,萨利·鲁尼让人们看到19世纪古典小说的那种写法,虽然时代不同,话语不同,但叙述节奏是一样的,本质是一样的。
剧集《聊天记录》剧照
最初发表鲁尼的短篇小说的编辑说,“我们觉得她写得好,就是因为她没有石破天惊的‘新’。我喜欢她塑造人物的生动感,以及人物关系中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感,她敏锐地感受着两性关系中的粗暴和脆弱、控制和反控制,这些在19世纪小说中就存在了,区别只在于那时的男女主角写信,现在他们发短信。她的文本成为一种文学的证明,就是用传统的方式处理这个时代的细节,仍然是奏效的。”文学并没有走到末端,而是通过新的方式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