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10月25日中午,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镇(Gundremmingen)的两座前核电站冷却塔在受控爆破中被拆除。作为德国能源转型的关键举措,核电站的退役与爆破拆除象征着德国核能时代落幕。尽管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民众反对弃核,但政府仍坚持推进该政策。弃核导致电价十年上涨50%,并迫使德国重启煤电与进口天然气以弥补能源缺口,反而加剧碳排放困境。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法国自1974年启动“梅斯默计划”大力发展核能,不仅实现能源安全,更使人均碳排放下降60%。德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而法国通过核电出口每年还有盈余。

核电站冷却塔爆破,标志核能时代落幕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作为该镇的重要地标,近六十年来为当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德国的“能源转型”政策和核能退出计划,贡德雷明根核电站以及布罗克多夫(Brokdorf)和格罗恩德(Grohnde)核电站,已于2021年12月正式退役。几十年来,这些核电站建筑一直是德国核能计划的象征。
核电厂的关闭曾让人难以接受,但仍有数千人聚集在此,目睹这两座冷却塔从小镇的天际线中消失。当地政府为应对大量围观人群,已在发电厂周围设置了管制区域。据当地能源公司表示,该地区设有多个观测点可供观看爆破过程。部分酒馆还推出了“爆破观礼派对”的公众活动。
据了解,此次总共进行了三次爆破。第一次爆破旨在驱散周边动物,第二次爆破击倒了首座冷却塔,第三次爆破则使第二座冷却塔轰然倒塌。爆破过程中,约5.6万吨混凝土在数秒内坍塌。据当地媒体报道,25日爆破完成后,该核电厂的拆除工作将持续推进,预计于2040年全面竣工。
△德国民众观看爆破
2025年5月,德国媒体披露,美国专家正考虑重启九座德国核电站的计划,由多家美国企业与投资者组成的财团试图影响柏林能源政策。然而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爆破拆除表明,这类计划恐难实现。
从德国右翼保守媒体Nius的Telegram频道10月25日爆破报道下的评论区反响来看,大多数德国民众持负面态度。数百条评论中仅四条表示支持,折射出该决策始终不得民心。公众的反对声浪自始就存在。两年前德新社委托YouGov开展的民调显示,近三分之二德国民众反对关停剩余核电站。其中32%支持有限期延长运营,33%主张无限期延续,仅26%赞成立即关闭剩余反应堆。

德国弃核政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
2009年,德国公布了自己的绿色能源计划——“国际气候倡议”(International Climate Initiative)。该计划阐明了德国将如何在2050年前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秉持德国人的一贯风格,他们为这一转型创造了一个新词——“Energiewende”(能源转型)。“能源转型”的目标十分宏大: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至95%,并让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结构的60%。“能源转型”于2010年被正式写入法律。德国因此被誉为“世界上首个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经济体”,德国人对此深感自豪。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一计划之下,第一个被淘汰的能源却是核能,一种零排放的能源。
一年之后,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受到这一事件的惊吓,时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政府决定在2022年前永久关闭所有核反应堆。然而,乌克兰战争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迫使柏林推迟了关停进程。最后三座核电站——巴伐利亚的伊萨尔2号(Isar 2)、巴登-符腾堡的内卡韦斯特海姆2号(Neckarwestheim 2)以及下萨克森的埃姆斯兰(Emsland)——最终于2023年4月16日断网停运。德国环境与核安全部长施特菲·莱姆克(Steffi Lemke)表示,放弃核能将使德国更加安全。德国媒体援引她的话称:“一旦发生事故,核能相关风险最终是无法控制的。”
△福岛核事故
全球弃核浪潮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加速推进。意大利通过公投关停所有反应堆,瑞典、比利时、奥地利、立陶宛和保加利亚也相继限制核能使用。德国行动相对迟缓,但福岛核事故最终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此时核能已为德国供电近六十载。
核能的退出使得德国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生物质发电厂)的成本被迅速转嫁给了消费者。经合组织(OECD)的一项研究发现,2006年至2017年间,德国家庭用电成本上涨了50%。该报告还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只要德国继续建设太阳能和风能设施,电价就会持续上涨。此外,核能退出所造成的电力缺口也不得不依靠燃煤发电与进口天然气这样的不可再生能源来填补。事实上,德国正在重启已关闭的燃煤电厂,并计划在2023年底前投运六座全新的化石燃料发电设施。
法国的核能之路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
在对待核能上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
△法国前总理梅斯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法国的电力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由于本土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匮乏,法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形同虚设。于是1974年,时任法国总理皮埃尔·梅斯默(Pierre Messmer)通过电视演讲宣布了国家能源新方向:核能。根据“梅斯默计划”建造的前三座核电站于1974年12月破土动工,历时六年竣工。起初梅斯默计划在2000年前建成一百七十座核电站,但到1990年,仅凭不足五十座反应堆就满足了法国超过75%的能源需求。由于核电产能严重过剩,法国核电机组只能以61%的产能运行。法国电力公司不得不设法刺激电力消费以消化过剩产能。直至今日,法国核电产能依然居高不下,一些核电站甚至需要在周末临时关闭。
大力投资核能使得法国很早便在“净零排放”的竞赛中取得了领先优势。就在梅斯默发表讲话的那一年,法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峰值,此后下降了60%。
△法国核电分布
到2025年,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及相关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累计达到5800亿美元。然而,自2010年以来,德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幅度还不到2%。若要实现该国的2030年减排目标,现在必须每年减少6%的排放量。因此,德国已经每年预留出3亿美元,用于支付欧盟的碳排放罚款。与此同时,法国则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核电,每年赚取30亿美元的收入。
而且法国正准备进一步加码核能。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明确表示,法国将“重启核反应堆的建设”,以“保障国家的电力供应”。2022年2月,马克龙宣布,法国计划新建六座核反应堆,并考虑在此之后再建八座。此外,法国还将延长被评估为安全、适宜运行的现有反应堆的使用寿命,使其服役期超过50年。法国电力公司EDF称,这是“实现碳中和最快、最可靠的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2025 现代传播 Modern Medi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