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通过阅读拥有知识,不但是一种工作能力,更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两种阅读的目的。因为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二者之间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在我们可以让这两种阅读目的区分开来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这是Update与Upgrade的差别。Update的阅读是对资讯的吸收,Upgrade 的阅读是对知识的理解。前者是资讯的更新,后者则是认知的升华。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也是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但是这两种学习方法有很重要的差异。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想要去理解,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如果用你记得住的事情和你解释事情之间的差异,就会比较容易明白。如果你记得某个作者所说的话,就是你在阅读中学到了东西。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你甚至学到了有关这个世界的某种知识。但是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你运用的都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当然,你可以同时记得作者所说的话,也能理解他话中的含义。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无论如何,重点都在不要止于吸收资讯而已。
ZiWU誌屋是超媒体集团为都市文化杂食者打造的都巿创意灵感空间
法国思想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说道,“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
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种特别称呼,这也可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就叫“半瓶醋”(Sophomores)。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我们必须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这种区分对阅读的本身,以及阅读与一般教育的关系都有很重大的影响。
智能手机时代的碎片化,使人们变得无法进行深度的阅读。为此,我们必须克服阅读障碍,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把知识进行融合,最后通过迁移、印证、互补,把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是一个人的高阶能力。
阅读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我的经验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读者对他自已,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只有带着问题与求知欲去阅读,特别是去阅读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才能真正获得新认知的乐趣。
选择阅读就是选择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一段优质的闲暇时光!
阅读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我的经验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