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邵忠:人生艺术化

邵忠:人生艺术化

摘要: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五一假期重新阅读了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受到其中所论述的“人生艺术化”很大的启发,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魏晋的玄学从某个角度来看,可落实为人生的艺术化,即人生艺术性的自觉——超逸。超逸是精神从尘俗中得到解放,是能、妙、神而上升,是从能格到妙格到神格再到逸格。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如同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因性分与修养。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回过头来看,18年前我创办的《生活月刊》所倡导“生命的教育,生活的禅意”,就是将生命的哲学与生活的美学相融合而形成新的生命向往——人生艺术化。通过生命的教育,生活的美育,提高人们生命的层次和生活的档次,达到生活的美满和生命的饱满。我们所倡导的人生艺术化就是理想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提出“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他表示,只有超脱到艺术精神世界中去,才能“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做预备”,化解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文作者的自画像

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的。这一观点在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关照”和克罗齐的“直觉说”等处得到了印证。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下,“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美学命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商品经济形成的金钱至上观念导致人们对财富的欲望膨胀,而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见则使人们的情感道德出现缺失或迷失,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之风使人情凉薄,悲观颓丧无趣的百无聊赖使生活意义全无,追逐物欲、道德脆弱、自私自利等消极态度使人心蒙上了层层灰尘,纯净仁爱变得不值钱。不仅“过去”无法挽回,“现在”也正在沦陷。这时候,就需要“人生艺术化”这样的美学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来。


“人生艺术化”理念主张“自然本性的生活”,这对于当下被物欲填埋、精神空虚的人们来说是一剂良药。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它可净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灵,平抚愤世嫉俗的心态。当深厚的底蕴彰显为外在的言行,人也因而成为艺术化的人。由艺术化的人而艺术化的人生,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这就是庄子的艺术思想,个人即可艺术化,个人生活即艺术作品本身。艺术从来不局限于艺术本身,而涉及整个人生观 ;一个人的人生被艺术改变,心即可变成有容乃大,温柔如水的容器。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冒险。


为此,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定位和人生目标又有了新的追求:“自由、自在与自然,从而形成艺术化的人生。”人生艺术化就是让自己有一个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人生。这也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实质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与人生智慧。不断思考人生和探索与修为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才能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

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