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同类型、不同国度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放在同一个时尚消费场景和语境中,让消费者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体验,让美学成为编织社会关系的梭子,从而建立一个关系美学领域的参与式艺术实践,是这次策展的核心思想。
“邂逅瀚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展,而是一次商业空间的基因重组实验。这里没有艺术品与商品的楚河汉界,只有人类创造力的潮汐共生。
此次项目特别呈现英国“关系美学”艺术大师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日本当代艺术家竹川宣彰(Nobuaki Takekawa),和中国先锋视觉艺术家陈天灼的作品,开启一场潜入蔚蓝想象的探索之旅,于城市肌理中重构社会生态图谱。
展览核心颠覆在于:观众即创作者,消费行为即艺术行为。
邂逅瀚海展览现场
作为“关系美学”概念奠基人,吉利克擅长以极简装置探讨社会结构,他的作品引领整篇乐章,如彩色浮岛般散布,化作城市关系的微型剧场,将偶然的相遇转化为诗意的对话。
日本艺术家竹川宣彰的作品同时兼具了“大航海时代”与“经济史”这般浩瀚的历史背景,也因作品如此关系着人类及自然史,使得观赏者可以从作品散发的亲和力中,感受到竹川宣彰表现手法中的流动性——如同其创作概念中重要的海浪意象般;而支撑着这股流动性的骨干,实为艺术家对于绘画等传统技巧的研究,以及透过观察蝉、贝类、海参等生物所体悟到的人类以外的时间性。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竹川宣彰以其孕育出的独特表现手法,尝试着脱离自古以来以人类为中心的艺术历史,建构出新的传统西方美术表现手法与亚洲式表现之间的新关系。
陈天灼以多元跨领域创作而闻名,探索后人类现实的复杂性,此次的全新作品横跨300米,将四个电梯区域述说的生态叙事连接成一条遨游的鲸鱼,唤醒人们对内在生命力的感知。观众在瀚海中前行,溯流而上,在光影浮动的浮岛乐园中停留,或乘小船追寻未竟的远方,亦或随鲸鱼潜入未知的深度,展开一场潮汐为节拍的对白。
这是一次艺术编辑的无限游戏,横贯上海都心的海洋叙事,每一次回响,都回应着人与城市和自然之间的感知牵引。蓝色在此化作流动的叙事者,引领人们在都市的瀚海中探寻内心深处的那片蔚蓝。
“邂逅瀚海”仅是序幕。当商业空间学会编辑艺术基因,将衍生出更磅礴的可能性。
“邂逅瀚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展
而是一次商业空间的基因重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