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4月12日,2025年世博会在日本大阪举行开幕式。4月13日,大阪世博会正式开园。
这不是大阪第一次举办世博会。早在1970年,大阪就曾经成为东道主,也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当时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极其迅猛,因此极力争取举办国际盛事提高声望。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就相当成功,于是日本趁热打铁,申办了197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在日本人心目中,1970年大阪世博会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标志着日本经济的强大,当时的日本已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届世博会也确实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的国际形象和经济,此后日本进入长达二十年的经济高峰期。不过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进入了经济停滞期。
经济好的时候希望通过举办国际盛会提升形象、推动经济,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会希望举办国际盛会提振民众信心,所以近年来,日本先后承办了东京奥运会和现在的大阪世博会。
不过,通过大型活动推动经济复苏这一招,几十年前好用,可现在却有点玩不转。举办大型活动的成本很高,同时由于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盈利点现在都显得过时,比如电视广告,电视直播和冠名等,都是以前的套路。更关键的是人的变化,现代人见识和了解世界的渠道,远远多于几十年前的人。1970年大阪世博会为什么成功?因为当时日本人兜里有钱,可出国旅行还是一件相当遥远的事情,他们渴望了解世界,世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可现在呢,除了足球世界杯的吸金能力依然超强之外,其他的国际性盛会和比赛,在经济效益这块儿都没有太大的空间。
当然,世博会的辐射意义仍然存在,只能说没有以前那么强。它对许多行业都会有推动,比如最直观的旅游业。此外,世博会还可能会带来很多商业配对机会。世博会参观者在大阪乃至关西地区考察时,就可以更直观了解到当地产业文化。比如京都,它的寺庙文化不但是旅行的重点,也关乎当地最传统的优势产业,因为要建寺庙和佛像,所以建筑业和陶瓷业特别发达,京瓷公司就诞生于京都。
1970年世博会,使得关西地区的经济增长达到了峰值,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日本的19.3%,大阪也得到了“东方曼彻斯特”的美誉,关西人显然希望重温旧梦。
世博会的意义是什么?
同时,世博会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历届世博会其实都承载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全球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当时的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展示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强大力量。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往往是笨重的工业风,钢筋混凝土营造的呆头呆脑笨重感,但在那届世博会上,英国人在海德公园以钢结构加玻璃建造了水晶宫,展现了当时人类对文明的憧憬。
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带有安全装置的电梯亮相,标志着摩天大楼时代的到来。1876年费城世博会,贝尔发明的电话首次展出,标志着人类在沟通领域的划时代进步。1889年巴黎世博会带来了埃菲尔铁塔,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座摩天轮……19世纪几乎人类所有创新的文明成果,都曾在世博会上亮相。
相比之下,19世纪到二战前的世博会,主要是传播新技术发明和知识,但二战之后,随着通讯和交通的发达,世界开始变小,发明创造的流通变得很快,已经不需要在世博会上集中展现,所以世博会开始更为关注人类的精神生活。
这次的大阪世博会也不例外,它希望构建的是“健康生活的多种方式”和“可持续社会经济系统”。
世博会除了展示人类各种文明成果之外,展馆建筑也是一大看点,它同样是技术和时代思维的呈现。这次大阪世博会的设计亮点就是周长达到两公里的木制环形回廊“大屋根”,参观者在回廊屋顶可以眺望大海。大屋根的灵感来源于日本传统木结构工艺“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堪称对日本古典村落布局的现代化诠释。
但大屋根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人认为它形式大于功能。因为木结构网格很密集,遮挡了90%的自然光,部分区域需要全天候人工照明。耐久性也存疑,毕竟展馆在海边,海风对木料的腐蚀相当严重,维护费用很高,因此存在不小争议。毕竟,大阪世博会原本将环保作为一大宗旨,比如日本馆用的都是植物和旧塑料瓶制成的纤维,大屋根却背道而驰。此外,“大屋根”的施工非常复杂,造价高昂,所以日本国内一些人将之批评为“技术乌托邦的自我狂欢”“浪费税金”。
大阪世博会的各国展馆也都各具特色。中国馆外观取形于中国传统的书简长卷,融合竹子、汉字、书卷三个主要元素。内部延续书简长卷的主题立意,层层递进的展示空间铺陈了文明演进,从历史走向未来。卡地亚与日本政府合作的女性馆,则在强调全球在女性问题上的发展仍不均衡。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成果,它的最大作用就是交流。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时正是冷战时期,东西方泾渭分明,但在世博会上,美国馆展示的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吸引了无数参观者,即使排队几个小时,人们也不愿错过。与此同时,在苏联馆展出的载人飞船“联盟号”实物同样人气爆棚。在世博会这个空间里,人们会搁置政治上的分歧,真切感受世界之大和科技的进步。
55年后的今天,世界同样充满分歧,“世博会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或许同样是许多人的愿望。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