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美国将设北极大使,极地地缘政治在崛起

美国将设北极大使,极地地缘政治在崛起

摘要: 不合逻辑的北极和平愿景

iWeekly

随着北极冰层的消融,北极地区的政治经济事务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目光。美国政府在本月26日刚刚宣布,总统拜登计划任命一名负责北极地区事务的大使,以推进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此举被认为标志着北极将成为地缘政治中一个新的争夺点。当多个世界大国浩浩荡荡向北极“进军”,这对于全球政治又将意味着什么?

 

美国设首个“北极大使”

 

“为了进一步促进美国在北极的利益以及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在与国会议员、地方和联邦政府官员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磋商后,总统计划任命一名北极地区无任所大使(ambassador-at-large,不同于一般派驻海外特定国家、单一使馆的大使,无任所大使通常没有固定驻所,又称“巡回大使”),作为对北极协调员职位的提升,并将征求参议院的建议和同意。”当地时间26日,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这样写道。

 

国务院发言人帕特尔(Vedant Patel)表示,这名即将由国务卿布林肯任命的北极大使,将主要负责与其他北极国家、原住民团体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接触。“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和合作的北极地区对美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国务卿布林肯的优先事项之一。”帕特尔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向北极“迈进”。2020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任命职业外交官吉姆·德哈特(Jim DeHart)担任美国北极事务协调员,负责增加美国在北极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如今,新的“北极大使”预计将取代原先德哈特的职位。

 

据悉,美国是目前的8个北极国家中,唯一一个尚未设立大使级外交代表的北极国家。布林肯在去年于冰岛举行的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会议上曾表示,该地区的国家有“责任”确保“和平合作”。北极理事会是由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北欧五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共8个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旨在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并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

 

多方逐梦北极圈

 

并非只有美国在“磨刀霍霍”。当地时间28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在接受《星期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采访时表示,北极对北约具有“重大战略重要性”,“北约必须增加在北极的军事存在”。斯托尔滕贝格称,目前北约“正在投资海上侦察机,以便能够清楚地了解遥远北方的情况”。

 

据了解,斯托尔滕贝格在本月24日至26日访问加拿大北极地区,先后造访了努纳武特地区的剑桥湾和阿尔伯塔省冷湖的一处军事基地。他表示,北约认为北极地区对于保障集体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北极能够成为俄罗斯导弹攻击美国的最快路径,这种威胁让北极成为一个保障北美以及北约整体安全的重要地区。

此外,根据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俄罗斯近期加强了在这一资源丰富地区的活动,“重新开放了苏联时代的基地”,并“在那里部署和试验高超音速导弹等最先进的新武器”。他认为,这将标志着北极地区军事冲突风险的增加,“北极防御”进入新时代。

 

据悉,作为北极圈国家之一,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在北极地区的活动。2020年,俄罗斯批准了未来15年的俄远东地区北海航线(North Sea Route)发展纲要:计划到2024年将北极航线的货运量在2018年基础上增加四倍,至8000万吨;到2035年,俄罗斯北极地区将打造出一个新的经济产业——石油天然气化学产业。北海航线的监管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被认为能够使莫斯科在率先制定北极道路规则的同时,也抢占北极有待开放的商业利益。

此外,印度也在今年3月公布了一份名为《印度与北极:建立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北极战略文件,文件显示,印度希望在北极地区拥有永久存在和更多的研究站,并建立卫星地面站。据悉,印度目前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勒松设有一个科考站,研究人员通常每年在该科考站工作180天。印度正在采购一艘能够在该地区航行的破冰科考船,并希望通过其现有的卫星网络拍摄更详细的图像,以“协助北极地区的开发”。

 

据了解,北极天气影响着印度雨季,因此几十年来印度研究人员一直对该地区感兴趣。而尽管印度的北极研究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007年,印度派遣一个由5人组成的科考团展开印度首次北极科学考察。2008年,印度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首个北极科考站。此后,印度每年派考察团赴北极科考站驻站研究。截至目前,印度已投入数百亿美元用于北极研究活动,向北极地区派遣了13支科考队,约有25所研究机构和大学正在开展23个北极科研项目。

 

北极何以成为地缘政治新斗场

 

北极地区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和平与自由的象征,不仅因为这里荒凉偏僻,人迹罕至,难以自如行动或获取资源,也因为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在1987年公开呼吁,北极应成为一个“和平区”。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极例外论”呼声不少,即认为北极本身作为一个安全意义上低紧张度地区和世界主流事务之外的偏远地区,这种地位使北极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处理北极问题,而不受世界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影响。

 

然而,冷战结束后的乐观情绪和合作神话随着时间慢慢消散,让位于各国仍在竞争以确保自身利益的现实。“现代战争研究”(Modern War Institute)研究员杰森·史密斯(Jason Smith)指出,尽管类似北极理事会的合作管理机构避免了许多紧张局势,但它们“往往是基于能力、领域意识、准入方式和其他优先事项的缺乏,而不是真正渴望一个和平的北极或合作”。

真实而重要的现实是,如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所说:“北极冰层的融化可能会导致世界不同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随着北极冰层消退以及技术进步,北极作业成本出现了显著降低,这是许多国家,包括印度等远离北极圈的国家也开始考虑进军北极的原因。由于油气资源丰富、气候变化增加航道开辟的可能性,作为“全球制高点”的北极正在日益成为地缘政治、经济的焦点。

 

史密斯强调,过去北极战略的首要错误就是将它视为一个单独孤立的地区,而实际上,北极和世界,和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息息相关,仅仅就战略地位而言,北极就提供了通往四大主要战区——太平洋、大西洋、北欧和北美——的战略通道。此外,它也是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领域的竞争区;而由于它靠近海底电缆和天基系统,它也是网络领域的竞争区。“希望北极和平的现状是不合逻辑的——北极是一个竞争空间,而且只会变得更加激烈。”史密斯说。

 

新闻及图片来源:福克斯新闻、卫报、德国之声、北极研究所、现代战争研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