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试想一下,当你去朋友家做客,到饭点时你的朋友并没有邀请你一同用餐,你只能坐着看他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饭……尽管这样的场景搁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对瑞典人来说却是司空见惯。近日,一条分享瑞典文化差异的推文在外网引发热议,人们在讨论中发现,事实上,“好客”并非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那么如何理解瑞典式“待客之道”?瑞典人表示,虽然并不热衷于招待客人,但这并不妨碍瑞典成为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
瑞典式尴尬
“有次我去瑞典朋友家里做客,当时我们正在房间里玩,然后他妈大喊一声‘开饭啦’,我朋友就把我晾在房间里,还对我说他吃完饭就回来……” 近日reddit上一条关于文化差异的分享把瑞典送上了热搜,这个素来以生活质量、平等包容、社会福利闻名的国度,却因“拒绝为客人提供食物”掀起一阵关于饮食文化的激烈讨论。
不少瑞典网友证实了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来自瑞典的我向你保证这绝对是真的,不过我小时候也没想太多,要么就在去找朋友之前先吃饱饭,或者等他们吃完饭之后再过去。”“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朋友的妈妈说她要出去给每个人买麦当劳,买回来发现没我的份,我只能坐在那看着他们吃,到现在我还会为当年十岁的自己感到难过……”
“一般来说,如果你要在瑞典人的家里做客,你需要有特定的邀请或预先制定的计划,”有瑞典网友解释道,“你不能突然出现在别人家里就期待着被邀请吃饭,尽管这在许多国家是理所当然的……”
“好客”并非全球共识
瑞典的待客之道也让网友发现,“好客”并非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拒绝为客人提供食物”在北欧、中欧算不上罕见。
有网友分享和荷兰朋友交往的故事:“我在荷兰就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最好的朋友正和家人一起吃晚餐,但又想要留我跟她玩到晚上10点。我那时候心里就在想:放我走吧妹子,至少我还能到外面买点吃的啊!” “我姐夫就是荷兰人,他还让去他家做客吃饭的人付饭钱,我真的服了...”
德国也有类似的“待客之道”。2015年《明镜》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德国人的晚餐时间:你现在得走了》的文章,到了饭点,他们会说“我们现在要吃饭了,你得走了”或“你可以在儿童房里等”这样的话。
这些操作让西班牙、意大利、中东等地的网友感到震惊:“西班牙人绝对不允许朋友空着肚子离开,即使你只来了10分钟,他们也起码会给你煎个蛋!”“在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如果主人准备的食物不够,他们甚至会假装已经吃过饭了,把东西都留给客人。”
还有好事网友做了一张“用餐地图”,标注出“几乎每次”“有时”“偶尔”和“绝不可能”提供食物给客人的国家,戏称让大家“谨慎交友”。
如何理解瑞典式“待客之道”?
“饮食,是抵达一种文化最核心的途径之一。”人类学家张光直(Kwang-chih Chang)认为,当代的“饮食”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实践,携带了更多价值判断的意味。那么瑞典人家的待客之道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首先是爱惜粮食的历史传统。瑞典隆德大学食物研究教授哈坎·琼森(Hakan Jonsson)指出,瑞典的寒冷气候导致粮食种植期十分短暂,在缺乏成熟的食物储存技术的年代,瑞典人不得不密切关注自己的食物存量,确保自家的粮食能维持一整年的生计。同时,给别人家的孩子提供食物还有可能造成食物浪费的问题。也有网友分享称:“这是出于对来访孩子父母的尊重,毕竟人家家里可能已经做好晚饭了,不回家吃会浪费的。”
其次是人际交往的边界感。人类学家莫里斯·布洛赫(Maurice Bloch)提出:“在所有社会文化中,分享食物是建立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同理,拒绝分享食物是彰显距离的最明显标志之一。”分析人士认为,拒绝招待就是瑞典、德国等国家更具有“边界感”的一种表现。不少瑞典网友表示,一家人坐下来吃晚饭是一天中很重要的环节,所以不应该随意打扰别人家庭的用餐。
此外,瑞典人重视独立的品格,认为招待客人就像是在批评别人没有能力支撑自己的家庭。有网友指出,瑞典原先是个较为贫穷的国家,只有有钱人才会主动发出请客邀请,而这就意味着被留下吃饭的那一方是“地位较为低下”的。“在瑞典,人们对独立,对不依赖他人过上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欲望,”哈坎·琼森指出,“这样的信念也是支撑瑞典成为全球知名福利国家的重要推动力。”
虽然并不热衷于招待客人,但这并不妨碍瑞典成为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瑞典是难民接收大国,每年接收的难民和美国差不多,但美国要比瑞典大33倍。瑞典将GDP的1%用于人道主义援助,人均援助额位列世界第一。此外,瑞典对粮食援助、自然保护等人类共同利益的贡献也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瑞典人的慷慨更多地表现在社会层面,”一名瑞典网友表示,“在网络上,瑞典人的待客方式被过分发酵和夸大了,100多年来被视为宜居之地的瑞典就这样被毁了。”
新闻及图片来源:CNN、BBC、明镜、华盛顿邮报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