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安替:德国的石油禁运决心

安替:德国的石油禁运决心

摘要: 石油天然气和现金流一样生死攸关

iWeekly

对乌克兰战争,欧美决定跨过暧昧的边界:一方面是北约国家提供重型攻击性武器,希望帮助乌克兰军方在东方战场上守住阵地;另外的战场也很重要,当德国转变态度之后,欧盟趋近推出对俄罗斯石油,特别是管道石油的全面禁令。

▲德国联邦外交部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4月宣布,德国将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时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有真实战场和能源战场两方面考虑。从2014年起,俄罗斯支持的反叛武装已经和乌克兰军队打了整整八年,乌军在东部战场的经年表现,让克里姆林宫认为,只要俄罗斯正规军大举进入乌克兰,俄军胜利进军基辅将是“闪电战”式的。实际上,当时包括德国等国的政府,都同意这个判断,认为已经战乱八年的乌克兰无法抗击全球第二军事强国——的确,俄罗斯不但核武储备充足,近年在叙利亚战场的表现,也让人不可小看,怎么会兵陷冻原?


战场上的结果,当然大跌眼镜,首先是基辅攻势失败,接着是莫斯科号沉没。战场上俄军的连续失利,越来越鼓舞美国拜登政府向欧洲推荐更激进地对俄罗斯方面更全面的制裁,最终触及到欧盟真正的俄罗斯软肋:石油和天然气。


这第二战场也有轻重缓急。欧盟40%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民生的联系比石油更直接(因为转化为民用更快),因此不容易解决,最乐观的估计,欧盟也需要五年才能逐步摆脱对俄依赖。石油稍微要好点,但整个欧盟也有26%的石油依赖从俄罗斯进口,而且和天然气一样,最大的依赖国是德国和波兰。

因此可以说,过早因为意识形态放弃民用核能的德国,是这次欧盟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最大软肋。已经有太多的人批评前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现任社民党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认为他们是为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益妥协。实际上,默克尔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控制力量,某种程度上,普京也是挑中默克尔下台后、欧洲群龙无首时才发起了战争;而朔尔茨也一步步在修正自己的意见,4月27日从柏林传来消息,德国政府支持欧盟提出的分阶段、最终完全禁止俄罗斯石油进口的方案。


这其实是德国最艰难的时刻,因为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德国政府万万无法做到在实际上无法解决替代石油和替代天然气的时候,冒然做出政治承诺。因为这个政治承诺和普通的贸易威胁不一样,这个承诺会造成俄罗斯的立刻报复(执行),也就是“说断就可以立刻断”,是和俄罗斯的硬脱钩。


德国政府必须和德国各界、各国政府商议,在什么时间点上完成什么脱钩,才能让德国能源供应不出事,而且这种准备绝非冗余。作为一个对国家财政政策特别有纪律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的流量管理,是和现金流管理一样生死攸关的。


能驱使德国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和当天俄方的动作有关:4月27日莫斯科时间8点,俄气(Gazprom)正式切断对波兰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供应。普京为什么这么决定,外人不得而知,但这个行为的确有“加速主义”的效果——它恰恰证明欧盟认为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是个错误的说法。在德国还在反复斟酌依赖相对较小的石油是否要对俄罗斯切断进口的时候,俄罗斯竟然切断了依赖更大的天然气供应,那么德国还犹豫什么,只能加速从石油开始制裁,然后也加速准备更安全的能源采买。

实际上,这种加速主义的动作,一直在普京的乌克兰战争决策中出现,的确让人匪夷所思。例如之前突然要求欧洲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账单用卢布支付,这不但会引发继续愿意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公司的法律障碍,还会加强欧盟人士对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担心——对方竟然可以不顾合同,直接把欧洲买的能源变成俄罗斯货币的基准储备货品。


当然,最终在4月中旬,俄罗斯政府通过了俄罗斯银行内部双账户方案做了妥协——欧洲公司和政府依然可以用欧元支付,只是到了俄罗斯银行内部进行账户汇兑转化。


大概这都是普京对俄罗斯自身力量认知过度的结果,在认为自己有优势的时候,往往愿意用雷霆手段对对方形成威慑,逼迫对方逐步妥协,但如果认知失调,就会导致全面加速主义——对方也更愿意用强硬手段了。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