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驱逐四名俄外交官后,内哈默与普京会晤

​驱逐四名俄外交官后,内哈默与普京会晤

摘要: 冲突之下中立国何去何从?

iWeekly

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与到访的奥地利总理内哈默举行会晤,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会谈结束后,双方没有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也没有发布会谈照片和视频,只有“双方立场强硬”“没有产生积极影响”等关键词占据各大媒体头条。有专家分析认为,受俄乌关系影响,奥地利的中立国立场发生动摇,而只有当俄罗斯将奥地利从“不友好国家名单”中移除,奥地利才有可能在俄乌局势中发挥居中调停作用。

 

“不是一次友好的访问”

 

当地时间4月11日,奥地利总理内哈默(Karl Nehammer)访问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会谈后,双方没有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也没有发布会谈照片和视频。

 

内哈默在会谈后告诉奥地利通讯社,此次会谈是“非常直接、坦诚和艰难”的,但“不是一次友好访问”。内哈默对会谈效果并“不乐观”,称总体上没有得到“任何积极的印象”。俄罗斯总统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对俄媒表示,他还不能就这次会谈内容发表任何意见,“按照最近的标准,此次会谈时间很短”。

 

此次会谈持续了约75分钟,在莫斯科附近的新奥加廖沃官邸以闭门形式举行。这是内哈默去年年底出任奥地利总理后,俄奥领导人首次面对面接触。内哈默也是俄方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首位访俄并与普京会晤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我向普京传达的最重要信息是,这场战争必须最终结束,因为战争双方都是输家。”内哈默说,自己与普京谈到了布恰和其他地方的“严重战争罪行”,并强调必须追究所有应对此负责的人的责任。奥地利通讯社指出,在这一问题上,双方有过“激烈讨论”。普京指出,国际社会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偏见”。

 

但据俄塔斯社报道,普京明确表示,决心“解决”顿巴斯问题。“他(普京)明确证实,制裁对俄罗斯来说很艰难,但正如他所说,尽管制裁很明显,但顿巴斯的局势必须得到解决。”对于俄乌正在进行的谈判,内哈默指出,“很明显,俄罗斯总统仍然对俄乌双方在土耳其正在进行的谈判充满信心”。

 

奥地利式中立

 

据《金融时报》报道,奥地利此前常被欧洲其他国家视为“亲俄”,也常将自己塑造为俄罗斯和欧洲战略利益之间的调解者。

 

2018年5月,普京第四次出任俄总统后首次外访就去了奥地利。当时,普京称赞奥地利说:“尽管近年来面临种种困难,但对话一直没有停止。”因为俄罗斯前特工斯克里帕尔2018年3月在英国发生“中毒”事件,俄欧曾出现外交危机,双方相互驱逐外交官,但奥地利没有加入其中。奥地利副总理施特拉赫在调停时表示,现在是“结束这些痛苦的制裁并且规范与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时候了”,制裁尤其会“损害奥地利的经济”。

 

据悉,奥地利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俄罗斯,80%的天然气需求由俄罗斯供应,银行业也与俄乌的金融和商业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俄罗斯坚持天然气只接收卢布付款后,奥地利曾拉响天然气供应第一级警报。

 

此外,奥地利的宪法规定了永久中立国地位。由于奥地利在1938年被德国吞并,奥地利与德国一样成为二战战败国。作为夹在东西方阵营的中欧国家,奥地利处境极为窘迫。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签署《奥地利国家条约》,承诺在军事上不结盟,也不允许外国军队在其领土上设立军事基地。

 

确定中立国地位后,奥地利的中立政策呈现出积极进取的特点:奥地利乐于在争端中充当调停人、为分歧方提供谈判场所、成为国际组织东道国。据悉,1955年12月14日,奥地利加入联合国,后成为冷战期间美苏首脑会晤的首选地点: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1979年6月美国总统卡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均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会晤。

 

有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采取积极进取的中立政策,本质上是因为这些国家不像瑞士那样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更不具备瑞士长期中立所形成的国际共识,这就要求这些国家在维护永久中立时更加依赖多边外交的努力。

 

但受地缘政治摩擦影响,奥地利的中立立场也曾暴露出一定的瑕疵。自冷战后,被北约国家环绕的奥地利就对中立路线进行了调整。奥地利于1995年加入欧盟,这意味着加入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奥地利还成为了北约伙伴国,受邀参加了2019年北约举行的大规模网络军演。

 

在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奥地利也对俄实施了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头盔和防弹衣等人道主义援助。4月7日,奥地利加入欧洲的“外交战”,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理由是他们的行为与其外交地位不符。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俄罗斯和奥地利上周末就奥地利的中立地位问题打起了口水仗。俄罗斯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批评说,近期奥地利的中立性显然受到了侵蚀,可靠程度令人怀疑,俄罗斯未来将予以关注。奥地利外交部则在推特上用德语和俄语回应说:“奥地利在军事上是中立国家。但涉及尊重国际法时,我们在政治上从来不是中立的。”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奥地利的中立国地位是大国战争后妥协的产物,也是奥地利自我保护的手段。而冷战后均势逐渐坍塌,奥地利保持中立的历史条件因此发生动摇。鉴于过去一个多月来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制裁显现出“围攻”之势,俄乌接触和谈判的地点均在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西方阵营之外的国家。从以往俄罗斯对登上“不友好名单国家”的态度来看,只有当奥地利从名单中移除,才有可能在俄乌局势中发挥居中调停作用,而这又取决于俄方的判断。

 

冲突下中立国何去何从

 

民意调查显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立国公众对西方联盟的支持率大大增加,俄乌冲突正在对各中立国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最早确立永久中立地位的瑞士打破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中立立场,宣布加入对俄制裁。而在此之前,瑞士一直作为永久中立国中的“典范”存在,以“严格执行中立政策”在国际社会享有极高声誉。据悉,二战期间,不论是对于盟国还是轴心国,瑞士不允许任何一方借其领土开展战争。二战结束后,由于顾虑联合国的集体安全原则可能会与中立政策相悖,瑞士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也正是因为可靠的中立地位,众多国际组织才选择日内瓦、苏黎世、洛桑等瑞士城市作为总部所在地。

 

毗邻俄罗斯的瑞典和芬兰也纷纷对本国的中立政策作出调整。俄乌战争爆发后,瑞典政府打破不向正在冲突中的交战方运输武器的传统,宣布为乌克兰提供5000个反坦克火箭筒、大量头盔护具以及野战食品。近两个月,瑞典国内支持该国加入北约的呼声高涨,民调显示入北约的支持率达到51%。瑞典政府曾公开拒绝国内加入北约的呼吁,但最近改口称,在俄乌冲突后,瑞典“不排除”加入北约的可能。“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瑞典的安全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瑞典社会民主党总书记托拜厄斯·鲍丁(Tobias Baudin)表示,安全审查将在“夏天之前”完成。

 

与俄罗斯有1340公里边界线的芬兰动摇程度比瑞典更甚。民意调查显示,芬兰民众支持加入北约的比例已达60%以上, 200 名国会议员中只有 6 名反对。芬兰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塔布(Alexander Stubb)表示申请加入北约“已成定局”,很可能赶上6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

 

据《卫报》报道,这些举动会被克里姆林宫视为挑衅。俄罗斯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4月11日警告称,北约是“一种旨在对抗的工具”,加入北约“不会给欧洲大陆带来稳定”。事实上,俄乌冲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北约对俄罗斯安全关切的长期忽视。有关专家认为,当代表第三种力量的中立国向北约方向倾斜,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激化。

 

 新闻来源:卫报、金融时报、法兰克福汇报、塔斯社、路透社,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