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俄乌冲突爆发已经过去一周,局势依旧不明朗。根据最新报道,联合国紧急通过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彻底、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与此同时,俄罗斯攻占了乌南部重要战略城市赫尔松。虽然俄乌双方将于3日启动第二轮和谈,并预商讨停火事宜,但外界仍难以遏制对两国冲突再度升级的担忧。此前,普京下令将俄罗斯战略威慑力量,即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让这场俄乌战争的性质似乎又上了一个维度。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普京此举主要是传递一个公开信号,并非表明真正要使用核武器的意图。但威胁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俄罗斯主要盟友白俄罗斯删除“无核”“中立”条款。来自白俄的变化又是否会影响俄乌危机,乃至整个世界?
俄乌局势最新进展
当地时间3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ESS,Emergency Special Session)成员进行投票表决,通过了由乌克兰等超过90国共同提交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彻底、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还加入了针对白俄罗斯的相关条文。
此次投票中141票赞成、5票反对,35票弃权。由于赞成票超过有效票三分之二,因此决议草案通过。俄罗斯、叙利亚、白俄罗斯、朝鲜、厄立特里亚投票反对,中国投票弃权。2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曾就美国及阿尔巴尼亚提交的乌克兰局势决议草案进行投票,由于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反对,该决议草案遭否决。随后2月27日,安理会投票决定,要求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准备进行第二轮会谈。俄罗斯方面表示,双方会谈代表与上次一致,但谈判地点改为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的别洛韦日森林。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2日表示,俄乌将在第二轮谈判中讨论停火问题和建立人道主义走廊问题。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准备在与乌克兰的第二轮会谈中讨论安全保障问题。他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关于希望获得安全保障的声明称为是“积极的一步”。
不过,关于俄乌第二次谈判的详情仍不清晰。乌克兰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2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代表团之间的谈判不会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别洛韦日森林举行,此前关于谈判将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证实,乌方代表团尚未抵达谈判地点,并敦促等待对话的真正开始。预计谈判将于3日正式进行。
目前,根据俄罗斯国防部2日最新公布的数据,俄军已控制了波波沃、诺夫哥罗夫卡、新米哈伊洛夫卡和柳比莫夫卡的定居点。已摧毁1533处乌军事设施,包括54个指挥所和通信中心、39个防空导弹系统,以及52个雷达站。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死亡498人,1597人受伤。乌克兰方面有超过2870人死亡,约3700人受伤,572人被俘。这也是俄罗斯首次披露该次军事行动的伤亡情况。
俄军还于2日占领了乌南部重要战略城市赫尔松,该市由此成为自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俄军攻占的乌克兰首个主要城市。乌克兰赫尔松市长伊戈尔·科雷哈耶夫说,俄军包围了该城市,经过几天激烈战斗,乌军已向附近地区撤退。“这里没有乌克兰军队了,”科雷哈耶夫接受采访说,“城市被包围了。”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表示,俄方目前正在与当地政府就保障城市设施运转、社会秩序与民众安全进行谈判。该市民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设施与城市交通运转正常,没有发生食品与必需品短缺情况。据分析,拥有30万人口的赫尔松对俄军战略意义重大,因为这将使俄罗斯能够控制更多的乌克兰南部海岸线,并向西推进至敖德萨市。
普京为何发出核警告?
2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将俄罗斯包括核武器的威慑力量置于高度警戒状态,引发外界对于俄乌冲突升级为核战争的担忧。普京表示,这一决定这是因为“某些领导人的发言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克里姆林宫在2月28日的声明中称,这指的是包括英国外交大臣利兹·特拉斯(Liz Truss)在内的西方官员关于俄罗斯可能会与北约发生冲突和对抗的声明。
有西方官员认为,普京之所以发出核警告,可能是因为他在乌克兰问题上误判了局势:他低估了俄方在乌克兰战场上将面临的阻力,也低估了西方国家会在多大程度上团结起来,以制裁的方式作出强硬回应。这些误判让他选择寻求新选项和更强硬的对话。他希望用核威胁警告那些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西方国家“不要做得太过”。“这是一种愤怒、沮丧和失望的表现。”一名刚刚退休的英国将军告诉BBC。
但也有人认为普京可能是相信俄罗斯已经在当前的战争局势中处于落后,并希望通过提升战争等级来实现他想要的胁迫效果。《华盛顿邮报》指出,普京最初的核威胁可能是为了让西方远离俄罗斯的常规军事行动(非核行动),这突显了国际关系学者所称的“稳定-不稳定悖论”:核战争的危险会使核大国努力避免让核武器卷入全面战争,因为这会导致战争升级;然而,正是因为全面战争的破坏力如此之大,常规战争甚至有限的核武器使用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则表示,普京的这种表述是他努力为乌克兰战争正名的一部分——他声称俄罗斯不是侵略者,而是受到威胁的一方,并寻求自卫,因此,核警告是他向自己的人民强调这一信息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普京核警告主要看来是面向北约发出的:如果北约直接介入,事件可能会升级。
可能引发的风险
许多人认为普京此举主要是传递一种公开信号,而不是表明他真的要动用核武器的意图,因为普京知道,如果俄罗斯真的使用核武器,一定会引发西方国家的核报复。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Ben Wallace)表示,他认为该声明主要是一种“修辞”。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风险。
《华盛顿邮报》认为,普京的警告提出了两种可能使冲突升级为核冲突的风险,一种是蓄意的,一种是无意的。一方面,普京确实有可能真的使用核武器,尤其是战术(短程)核武器,以达到他在乌克兰的军事目标。这也是各国发展此类核武器的首要原因,实现常规战争无法实现的目标。此外,普京还可能使用中程核武器,以胁迫那些寻求在军事、外交或政治上支持乌克兰的欧洲邻国。当然,对任何北约盟国采取后一种做法将会导致事态严重升级,并触发美国根据北约创始条约第五条保护其北约盟国的承诺。
另一方面,提高核武器的警戒状态在本质上增加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无意中导致核升级风险。因为俄罗斯核武器的准备程度将会提高,管理核武器使用的指挥和控制安排可能会放松,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更容易发射。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发生在极度不信任和相互猜疑的时期,一个国家发出的模糊信号可能会被其对手以最糟糕的方式看待。在这种环境下,最可能发生的就是意外的核升级。”《华盛顿邮报》写道。此种事件并非没有先例。苏联在1983年与美国核紧张局势加剧期间,曾错误地击落了一架韩国民航飞机,2020年初美国袭击少将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后,伊朗人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在战争的迷雾中,各国很有可能先开火,后发问。
西方国家的回应
面对普京的核警告,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Jen Psaki)2月2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普京是在对假想的威胁做出回应。“我们看到他一次又一次这样做。俄罗斯从未受到过北约的威胁,也从未受到过乌克兰的威胁。”她还表示,美国军方有自己的防御戒备状态,即DEFCON,目前“没有理由改变”其核警戒级别。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则回应称,普京的核命令是“侵略性的”和“不负责任的”。
英国方面,BBC指出,英国在海上有核潜艇,不太可能公开发表任何言论。实际上,多数西方政府目前为止都“小心翼翼”,不让言论或行动进一步升级。“其目的似乎是将俄罗斯的声明视为虚张声势,而不是表现得过于严肃,或采取任何可能引发俄罗斯回应的行动,从而加剧紧张局势。”
西方安全官员表示,目前这不是一场核危机,也绝不能成为一场核危机。
白俄罗斯放弃“无核”
一边是俄罗斯的核威慑,另一边,白俄罗斯的一项全民公投也引人关注。
根据白俄罗斯在2月27日的修宪公投结果,白俄罗斯将在宪法修正案中删除“无核”和“中立”条款,正式放弃“无核国家”地位。这意味着在白俄罗斯领土部署核武器成为可能。
1991年苏联解体后,除了俄罗斯以外,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新独立国家也获得了苏联时代遗留的核武器。不过,1994年,《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的签署,让这三个国家同意放弃核武器,以换取安全保障。此后白俄罗斯一直保持“无核国家”地位。此次修宪公投则是该国历史上首次放弃“无核”。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白俄罗斯能够获得核武器。CNN指出,目前白俄罗斯没有设计、建造或测试核武器的设施。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暗示了另一种可能:在白俄罗斯领土上部署俄罗斯弹头。
卢卡申科2月27日在一个投票站说,他可以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归还”白俄罗斯在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时正式放弃的“核武器”。“如果美国,或者说法国,这两个核大国,开始把核武器转移到我们边境上的波兰或立陶宛……我将去找普京,让他把我给他们的核武器归还给我,没有任何特殊条件。”
《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智库海军分析中心军事专家的话说,放弃“无核”意味着白俄罗斯将更坚定地融入俄罗斯的安全轨道。
但它同时也将面临更严格的制裁。由于白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西方国家近期加强了对白俄罗斯的制裁。据了解,欧盟27日宣布将对白俄罗斯最重要的部门采取限制性措施,阻止其出口矿物燃料、烟草、木材、水泥、钢铁等产品。此外,欧盟还将对白俄罗斯军民两用商品进行出口限制,并制裁助俄作战的白俄罗斯人。美国财政部也已经宣布,对包括白国防部长在内的24名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原因是他们“支持并协助”俄对乌军事行动。
拜登政府还表示,如果白俄罗斯允许俄罗斯从其领土对乌发动攻击,它将面临“迅速和决定性的”制裁。
新闻及图片来源:BBC、CNN、卫报、华盛顿邮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